
艺海采珍——画家 吕宝珠(组图)
吕宝珠;:天津市人,1951年生,号愚夫,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受教于著名画家穆仲芹、赵松涛、李西源、李涵、阮克敏、秦克强、杜世镛等先生。早年受教于黄克、于化鲤等先生。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京津书画院副院长、百中国画院副院长、天津市政协花鸟画研究院理事、天津民建書畫院理事。
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天津市美展2001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傲霜》被博物馆收藏;2006年参加《和谐杯》首届全国诗书画作品大展,作品《秋趣图》获一等奖;参加首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作品《秋山野趣》入选作品集;作品《傲雪》入选第六届中国、菲律宾、日本书画大展;作品《春韵》入选走进郑州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获花鸟百强奖,并被组委会收藏;2007年参加翰墨缘津沽百年书画名家画展;2008年参加第六届牡丹杯中国画名家提名展,参加天津市津派画展;2009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书画艺术成果展;2011年荣获《画讯》读者喜爱十位画家;近年作品多次入展,其作品作为礼品赠送英国、加拿大、韩国、法国等外国友人。并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吕宝珠国画艺术》画集;作品多次发表在《中国书画报》、《天津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书画信息大全》等报刊及各大网站,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多次采访报道。
网 评
提到津门画家吕宝珠先生,圈儿里圈儿外的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葫芦。他的“葫芦 画儿”大都构图饱满,墨趣十足。勾、染、皴、擦间显出笔力遒劲;干、湿、浓、淡里透着技法纯熟。每一幅画面在浓淡墨色的丰富变化中掺以赭黃、朱砂的点染呈现出一种斑驳中赋予节奏,厚重中可见层次的明快 乐感,枝叶掩映的安排让“福禄”(葫芦)的主题格外响亮。”!所以有人说,凡是找吕老师订画儿的人“必要葫芦
其实,宝珠先生并非是专擅画葫芦者。他的画路宽泛,花鸟、山水、人物皆有佳作,而且能工 能写。这与他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功底不无关系。他自幼喜爱写写画画,六岁就进了少年宫学习绘画。少年时期就有幸得到了黄克、于化鲤、张延龄等津门老一辈名画家的辅导,中学时得李瑞春老师指授,后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深造。上世纪70年代就有作品获奖并发表在《天津日报》上。在工艺美院期间又得益于穆仲芹、赵松涛、李西元、李涵、阮克敏、杜世镛等名师的教诲,为后来的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宝珠先生谈画儿,他的“口头禅”是:学古人、读今人、画自已。他认为,古人能留下来的,都是经过历史和岁月淘洗的经典,学必有用。今人能流传开来的,必有成因亦有空间,要研读分析。通过学习古人,研究今人 来"成全"自已。没有自已的东西只能落个白玩儿。所以,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着自已的“画论”。初始,他主承李涵先生,走齐派大写意的路子。在研习过程中他又深受晚明画家白阳(陈淳)青藤(徐渭)的影响,追求笔势的一奔放和墨色的酣畅。他还苦临碑帖,在"二王"、董其昌、于佑任等大家的书法中汲取营养,令自已的笔墨有新的变化。在画作中反复体会用水与墨色的关系,用笔与书法的关联,以豪放的笔势令浓淡墨色相互渗化,以求苍逸之气。尽力发揮笔墨的表现力,不追形似而求神韵。这使他的写意花鸟和山水画有了自已的面貌。
如今,年过花甲的吕先生似乎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常有六尺大幅和尺幅小品频频面世,幼时的梦想成为现实的他,不忘初心,倾心书画艺术。让我们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国画作品问世。(王佩翔/文)
“津沽画派”历史传承,由来已久,人才济济,名家云集,兴盛不衰,岁久弥新,后继强劲。承前启后的当代画家吕宝珠先生的画作于山水、花鸟、走兽无一不精;工笔写意双管齐下,佳作频出,画风独树一帜,得画界较高评价。
初观先生的花鸟画,那充溢着蓬勃向上,极具生机和精神力量的枝枝叶叶,草虫鸟鸣仿佛闪烁着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其葫芦画作独具一格,有津门“葫芦吕”之美誉。
“画如其人”,观其画,见其人。先生有着北方汉子的热情活力:乐观豁达而幽默风趣,豪爽直率而又健谈畅快。谈起自己六十年的从艺经历,感慨万千,激动之情誉于言表。从六岁起涂涂画画,后遇到黄克、于化鲤等名家启蒙,对自己素描速写打下坚实基础。在东丽文化馆系统学习打稿子等,愈加痴迷绘画,为考入天津工艺美院奠定了基础。对自己终生受益的名师:著名画家穆仲芹、赵松涛、李西源、李涵、阮克敏、秦克强、杜世镛、郭书仁等老先生感念颇多。他汲取了国画传统充足养分,并能博观约取,兼容并蓄各家绘画之特长。虽然在工艺美院学的是染织专业,也是距离绘画很近的专业,感觉如鱼得水,受益匪浅。后从事设计专业,到企业领导、商业经营,样样精通,风生水起。设计离不开画画,手中的画笔始终不曾撂下,也为自己的未来人生描绘了多彩多姿的美丽蓝图。其画作多次参加大展和大赛并获奖,众多名作为收藏家青睐或流传海外,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传播做出很大贡献。
谈到“葫芦吕”的称呼,他却淡定的挥挥手说,是因为画的多吧,唯手熟尔,喜欢收藏的也多。自古人们就视葫芦为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葫芦乃常见植物,早期《诗经》《论语》等多部经典均有记载。“葫芦”与“福禄”音同,它又是富贵,长寿吉祥的象征,也因其藤蔓绵延,结子繁盛 ,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悬挂葫芦,称之为“顶梁”。无论从观赏到食用、药用、器具等都显示出不凡的审美和实用价值。他以此为素材创作《五福祥和》《福禄双致》《晚秋晨曲》等多幅画作。 (作者 李盟)
点击链接 继续欣赏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