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满绢素——写在《王少玉国画作品集》出版之际(图)
著名画家王少玉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董振涛/文)少玉要出画集乃秋实之获,可喜可贺。然承蒙不弃邀余叙文,久不知何从搦管,才疏所至。
日前,少玉为此来访,二人行于小园画廊中,他言:“出画集纯属要报师恩”。吾略有诧异,其未晓,若旁无余在。其虚目似某师长之面,其神驰若陷怀旧之中,喃喃于沉思之状。其时,情随语出,义存语内,其言所真,其情所诚,鄙人感同身受。
少玉不善言辞,但身存儒风,居中之仁,世间之义常现于为人处事时。故虽已功成就仍不忘师恩,对皆凡奖掖提携之举深缅于怀。
习画者,必要修身,修身所达其一者乃是德。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者谓之德,与人为善、仁义之行皆为德。人必具德,无德无以谈品位,世间尚有格高而德劣者乎?绝然!
亿往昔,三秩之前,少玉等一班人入校学习,种种因由,其基础皆不甚好。然尔等历经砺炼,各有所成。至今尚有埋首砚边且活跃于画坛者。执着精神,可贵可敬!少玉即是以苦修苦练而有所成就者。而今,他仍诚循师迹,发扬蹈厉孜孜以求,成绩雯然!
方家常言“人品艺品”。少玉为人忠厚,谦恭朴实;从艺扎扎实实不事张扬。大凡从艺者,皆须潜心静气,超然物外,弃功名利禄于不屑。若志存轩冤、心缠几务盖莫能成!
同苑中,确有虚张声势、浮华躁动、学养不深、技艺不高且自以为能者。如者应于少玉处取些优长补己之短,定能裨益。
少玉善工笔,近年亦有写意之作。工笔者,易惯细腻华滋之貌,加之赋色艳丽,极难避弃甜、匠之嫌。为画家作文,多以赞颂之辞而行之,数年来此风尤盛。谈艺论道,理应严谨。“天行健”人即应不断拓展,越故旧而觅新途。书画之道宜崇雅,笔描甜俗实不当,于此,必要心理智明须庚不得忘怀,吾等应切记!
在众众探寻者中,以技法而论,大多不分轩轾。然数年后,便有突飞猛进者,亦有停滞不前人,因何?学养使然。
夫学者,不可独沉于枝,更应浸润于书。书中自有浩浩大千、悠悠春秋,静学者则矿达文怀,敏捷思构,阔泽于艺途。
余诚然于心而妄言,实乃与同窗、同共勉,非他意耶。兹借少玉出版画集之际,胤辞谬论恐有不当,愧怍于同道,致歉!
(文字作者简介:董振涛,画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美协会员、今晚报社高级编辑。)
王少玉教授,1949年5月生于天津,1972年自制大提琴迈出了艺术生涯的第一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著名书画家孙其峰、爱新觉罗溥佐、霍春阳诸先生。
从事美术教育30余年桃李满天下。在市讲师团支援边区教育中荣获市级先进个人。出画集、办画展,大量作品在媒体画册报刊上刊登,并被多国家友人收藏。
国画《怀念》被周邓纪念馆珍藏。喜山水,尤擅溥佐老师画风,精于画马、花卉渲染、是当代学院宫廷画派传承代表画家之一。传统功底深厚,造型能力强、形成了古朴典雅,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
现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字画装裱》高级考评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新世纪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