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维群——2022“四时八节”说立冬(图)
文化学者姜维群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姜维群,号欣缘道人,天津著名文化学者、资深报人、收藏家。近年来热衷于书画传统的创新发展,以左手隶书融合拓印、书法、绘画等形式,创作出颇具雅韵的书画作品,在文化艺术界获广泛赞誉。
本色示人,何必求精彩;
功利入世,难得是糊涂。
本色示人,貌似不精彩,然精彩之处在于本真;
功利心入世唯以精明,所以难得糊涂。
欣缘道人试新纸拓而写画于沽上双无双有馆
《立冬》高川治印
古时候有“四时八节”的说法,四时是一个定语,说白了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有八个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立冬是一个节,四时的“四立”是每一个季节的开始,古人是很重视的。立冬是冬天的开始,从节气意义上说,冬天来了,冬天的大幕已经拉开了。
《礼记·月令》载:“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冬于北郊。”古人对天有敬畏感,把一年的“四立”日作为恭迎日,天子亲自出来迎接,就是“恭请”冬天大人进门。
古人对冬的理解很有意思,认为冬就是终,万物到了冬天就到了收敛收藏的阶段,是一年的节点。所以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里的收藏不是我们理解的收藏文物的收藏,而是收敛避藏的概念。
什么是“冬藏”,就是躲起来,躲过寒冷的严冬,就像狗熊、蛇蛙冬眠的动物。虽然人不冬眠,但是身体的机能在冬天会处于一个相对静态,所以古人认为冬天宜闭藏屋中负暄而坐,甚至要不运动不能出汗,到了春天阳气生发了再出来。
这些观点和当今的理念正好相悖,在此不加评判。但是需要提醒一点,在立冬日,北方有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为什么留下这样的时俗?是因为以前人们御寒的条件太差了,把手脚耳朵冻伤是常有的事。但是现在北方城市的供暖已经颠覆了千年的旧貌。
去大酒店大饭店用餐,虽有集中供热,单间内有的仍备有暖风,温度常常接近30℃,有人说放在夏天这个温度需要开空调的。而夏天高铁上,有经验的人乘坐一定带件外套,否则会“挨冻”的。高科技让夏天“享受”冬季的寒意,而冬天则“享受”夏天的高温。这是不是有点“烧包”?其实烧包事小对身体不好事大。
冬天许多人认为室温宁高勿低,所以供热部门也是这个观点,热了温度高一些没有人投诉,大家也认为热了好办,打开窗户就行了。殊不知冬天门窗进来的风乃“贼风”,何谓贼?就是进来非偷即抢,冬天的风从门窗进来,不仅“偷抢”屋里的热度,还会“偷抢”人身体的汗热,把伤风感冒“上门服务”。
住房条件改善,冬季室内温度的升高给我们带来舒适的同时,若看不到“过冬如暖夏”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常常是冬天舒舒服服过来了,到了春天春瘟感冒也顺路找来了。所以俗语说,冬日不冻春病生。
立冬曾经是一个节,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节日了,但是一定把它看做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经常被人忽略。立秋咬秋,立春吃春饼,民间很重视,唯独立冬可以视而不见,这里面亦有原因可查的。
北方的冬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远离了冻馁二字了,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冻”的概念了。冷是温度低,而冻则是身体承受温度低的一种痛楚。年轻人少年人怎样接受或忍受尝试下冻,不仅是意志方面的锻炼,于身体可能利多弊少。立冬这个节气对身体而言,宜思一思想一想。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