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于栋华《金陵十二钗》系列——图式的隐喻(图)

  于栋华, 山东烟台人,博士学历,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天津画院青年创作研究中心画家,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导师,天津市政协书画院人物画院画家,山东省文联东方书画院院委会委员 ,荣宝十二金钗画院院长,王羲之故居艺术顾问。2000年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10年—2015年于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硕博连读。

  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组织的画展并获奖,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出版多部个人画册,另有若干篇美术评论文章发表于全国级核心刊物,出版学术理论著作《美术学博士文丛·论中国画家性格与绘画风格的关系》等。

于栋华《金陵十二钗》系列

                        ——图式的隐喻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金铭言/文)关于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作品的描绘古今有之。清朝时期盛行的那些柔弱无骨的细眉小眼、弱不禁风的仕女的形象,韵味有余,但是造型的程式化过重。现代的画家亦多描摹画之,但大多沿用古人的程式化造型,缺乏创造性。

  当代的学院派画家大都有很强的造型基本功、勾线、设色、技巧等不在话下,但是一个艺术家的创造力不在于他的造型能力有多高,描摹能力有多强,不是只创造出优美的具有艺术性的画面,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里有没有他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体现思想性,有没有文学的修养,体现文学性,耐人寻味。

  于栋华是一个学院派的、知性的、且具有艺术气质的画家。她有思想,有品位,性格温和、包容,对人和善。天资聪颖,基本功很强,又好钻研,刻苦努力,既懂得海纳百川广取博纳又懂得去伪存真并发现创造,每一幅创作作品的产生都倾注着她很多的心血。在她的《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作品中,在依据《红楼梦》原著中每个金钗的前身后世,把握每个金钗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特的理解,绘制了十二幅不同的金钗的肖像,突破了前人传统固有的构图程式,每一个金钗用一种花比喻,通过背景的花卉、奇石、人物的装扮、神态、动作等揭示人物性格,用解构与组合的新的图式,不单纯是具有现代装饰性,而且有一定的图式的隐喻和心理的暗示,唯美而又不落俗套,结合自然而不做作,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性,又丰富了画面的文学性、可读性,意境悠远,回味无穷。

《 十二金钗系列—林黛玉》尺寸:70x90cm

  芙蓉花与林黛玉

  在《金陵十二钗—林黛玉》的画作中,画家选取了黛玉葬花的经典场景。林黛玉含胸俯身、低眉垂目、面容楚楚可怜,身材消瘦,十指纤纤,无力地托起手捧花袋,她的秀发和花袋中的花瓣与被风吹乱,创造出花谢花飞花满天,伊人消瘦惹人怜的悲伤的意境。著作中的黛玉葬花共有两次,第一次是藏桃花,第二次是藏凤仙花、石榴花,画面中黛玉洒落的是桃花,而背景却是另一个虚幻的世界,是隐喻黛玉命运的芙蓉花,象征林黛玉如芙蓉花般的命运。《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抽花名签子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拟为芙蓉的。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因此画中背景的芙蓉花隐喻为黛玉。娇娇的芙蓉花倚靠于大观园的围墙、紧贴于狭长高耸的瘦石之下,象征黛玉乃是无所依托,孤苦伶仃寄住在大观园。图上方一只美丽的蝴蝶悠悠地往下坠落,也暗示林黛玉清净女儿身,质本洁来还洁去,香消玉殒的命运。

《 十二金钗系列—薛宝钗》尺寸:70x90cm

  牡丹与薛宝钗

  宝玉生辰的那晚,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系有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罗隐所作的《牡丹花》中的一句,原诗云: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宝钗家庭出身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她知书达理,处事大气,作为闺秀,贾府上下均对她另眼相看。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很明显的把宝钗喻为牡丹花。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在《金陵十二钗—薛宝钗》的画作中,画家把宝钗比作牡丹,体态丰满,端庄秀丽、肌肤白暂,稳重知性、落落大方、俨然一派名门闺秀的气质。背景中的牡丹花雍容华贵,盛开于假山奇石旁、屏风上、空间里,既是构图的需要,也有特殊的隐意,代表时间、空间和幻境的转换,上方的蝴蝶以平行的方向从一个空间飞入另一个空间,始终没有飞入宝钗心里的方向,也是宝钗与宝玉两道平行线般的爱情的暗喻。

《十二金钗系列—李纨 》尺寸:70x90cm

  梅花与李纨

  《红楼梦》中的李纨,她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娴淑,嫁与贾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处处陪伴小姑子等读而已”。她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也是个典型的一个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在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上,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这些均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在《金陵十二钗—李纨》的画作中,画家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赞美的笔触描绘的,背景中清冷的老梅树干蜿蜒崎岖,繁花朵朵,蕊寒香冷,凄冷的梅影中夸张的圆月比喻她贤妻良母的光辉形象,画家用安静的女红表达李纨勤劳善良、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梅花于严冬百花凋零独自香满枝头,象征着李纨高洁、坚贞的优秀品质。

《十二金钗系列—史湘云》尺寸:70x90cm

  芍药花与史湘云

  史湘云系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襟怀坦荡,爱淘气,甚至喝醉酒后大大

《十二金钗系列—贾元春》尺寸:70x90cm

  昙花与贾元春

  贾元春是贾政的长女,生于正月初一故名为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起初掌管王后的礼职,充任女史,不久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元春病逝后并被加封为贵妃。著名的“元妃省亲”正值贾府流金淌银之时,然而,贾府通过这个贵妃娘娘的关系,促使了贾赦、贾珍、贾琏等人有持无孔地进行打点进贡,太监勒索,开支日繁,也加速了这个封建家族的衰落灭亡。贾元春病逝后贾府就失去了靠山,大故迭起。固贾元春贵妃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盛极一时,昙花一现。在《金陵十二钗—贾元春》的画作中,贾元春着绣凤凰牡丹花的红色贵妃装,头戴桂冠,手持金扇,眼神含蓄,面容和善,沉稳谦恭,金色蝴蝶暗喻其金枝玉叶之身与身为皇帝贵妃的尊贵。

《 十二金钗系列—贾探春》尺寸:70x90cm

  杏花与贾探春

  贾府里的三小姐贾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红楼梦曲》里写道:(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说明了探春后来是离家远别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在《金陵十二钗—贾探春》的画作中,贾探春身处异地,着贵人服饰,眼神迷离,望月思乡,欲语还休,空对明月诉说思乡之苦。杏花暗喻探春是王妃的身份,也是一个皇帝身边的贵妇人,虽锦衣玉食,却要饱受思乡之苦,几道屏风的迂回延伸形态表达一种山重重水重重、相思无限的风雨路三千的阻隔。

《 十二金钗系列—妙玉》尺寸:70x90cm

  梨花与妙玉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官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贾府知她是官宦小姐特下个帖子请她进来,寄居于栊翠庵。妙玉为人清高孤僻,生活在大观园中的花花世界中,却要追求一尘不染的清净地。她最大的特点是爱洁成癖,因此用洁白的梨花比喻妙玉。《金陵十二钗》系列作品中的妙玉一身素衣,头裹素巾,仙风道骨,气质超凡脱俗,静立于梨花树下,一手持拂尘,一手托梨花,暗示其既归佛门又眷恋红尘的矛盾。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靓艳寒香,洁白如雪,唯其过洁,也最容易受污。梨花的品格也是妙玉一生的写真。

《 十二金钗系列—王熙凤》尺寸:70x90cm

  罂粟花与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用了极浓的笔调多处写到了王熙凤这个风云人物。著作中描述“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深得贾府老太太的喜爱。却是面艳心狠、劣迹昭著、罪恶累累,但是人们都无可否认她的聪明才智。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处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只有她能东借西挪,应付入不敷出的浩繁开支。她对付贾府的种种弊端及危机心明眼亮,处处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不愧是人中之凤。在《金陵十二钗—王熙凤》的画作中,王熙凤端坐于宽敞豪华的官椅中,一臂压着钱柜,暗示其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和处理人事、掌控财政的才能。她衣着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薄薄的朱唇,双手于胸前持盖碗茶,机敏的神情,似笑非笑,似乎举重若轻,一计又来,所有都在她的计算之中。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背景的罂粟花、变幻的风云、飞蛾扑火都是对其性格与命运的渲染和隐。

《十二金钗系列—秦可卿》尺寸:70x90cm

  仙客来与秦可卿

  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可儿,官名兼美,后来嫁给贾蓉为妻。她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红楼梦》中关于可卿的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想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作者描写她也是用曲笔,以致人们对她的品行留下许多疑点,但是她仍有着和其他金钗不同的特色。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告诉宝玉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这使人想到百花丛中的仙客来花。在《金陵十二钗—秦可卿》的画作中,秦可卿妩媚袅娜,双目含情脉脉,轻推帷帘,黑色纱衣下隐约透出丰满的酥臂和抹胸,性感妖娆,似仙似幻。云雾堆积状的床,被诱惑而来的蝴蝶,也暗示了她是“非常人”,是来自仙境之客。

《 十二金钗系列—巧姐儿》尺寸:70x90cm

  牵牛花与巧姐儿

  《红楼梦》里的巧姐儿是王熙凤的女儿,由于年纪尚小,很贪玩,生于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取名为“巧哥儿”。贾府衰败后,巧姐儿遇歹人却巧被刘姥姥所救,成为朴实的庄户人家,在荒村里过着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在《金陵十二钗—巧姐儿》的画作中,巧姐儿扎着两个小发髻,活泼烂漫,快乐地放着大风筝,浅黄色服装的广袖被风吹起,如一道明媚灿烂的阳光,突出巧姐的无忧无虑和贪玩的个性,虽流落民间,却因祸得福,如农村荒野中朴实的牵牛花,肆意生长,快乐逍遥。拱形门的背景分割的两个空间暗示其由大观园的有限的空间来到了一个属于她的另一个乌托邦的新的自由的天地。

《十二金钗系列—贾迎春》尺寸:70x90cm

  迎春花与贾迎春

  迎春花是木犀科的落叶灌,开后呈喇叭状的小黄花,由于它耐寒性,适应性特强,常在早春带雪冲寒开花,故名“迎春”。贾府里的二小姐贾迎春,除了名字与迎春花相同外,在品性方面几乎很难找到共同点。贾府里的小姐们都有一个专长,不是能诗就是会画,独是她才学平平。在《金陵十二钗—贾迎春》的画作中,贾迎春伫立于篱笆之下的迎春花丛中,手中拨弄着一枝迎春花,似乎在期盼春的到来,画中金黄色的迎春花枝蔓细长,纷被下垂,烂漫地开于篱下,可惜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

《十二金钗系列—贾惜春》尺寸:70x90cm

  曼陀罗花与贾惜春

  曼陀罗花,原产印度,花名系梵语音译。《广群芳谱》引《法华经》曰: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看来,此花与佛门有缘。《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七,画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独坐看经。判词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里的美人便是惜春,贾府四小姐惜春,擅长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她与妙玉、智能儿等出家人交往密切,并且她看过了贾府的荣光与衰败,人心的尔虞我诈,为逃避现实,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便在贾府衰败后落发为尼,故以佛门之花曼陀罗比作惜春。在《金陵十二钗—贾惜春》的画作中,贾惜春着粉色衣装,面庞恬静,神清气定,盘坐于案几旁,正欲用笔描绘一幅画卷,背景的曼陀罗花是她皈依佛门的暗示。

《十二金钗系列——王熙凤》 尺寸:70x101cm

  于栋华的《金陵十二钗》系列作品突破了传统的仕女画的构图形式,非再现,非装饰、非意念,而是将各种写实的形、抽象的意融合在一起,其人物。山石、屏风、花卉、蝴蝶形象既是个体,又是一个整体,既是构图的需要又是表达特定的心理暗示和隐喻,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她以一贯的潜沉的创作态度,独到的审美和真挚的情感、坚实的专业基本功和绘画技巧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意味的、精致典雅的艺术形象,惹人遐思,具有新意。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