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风送花香红满地——陈学文教授水墨艺术贺新春(图)

20210416210427818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陈学文,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师从王学仲,霍春阳,李津先生,得先生专授。作品曾参加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并获佳作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釜山国际艺术展并获特别奖,从洛桑到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等。作品被多家美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陈学文

陈学文和霍春阳先生


笔墨涵情  形神兼备


周午生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教授


       陈学文教授常年探索并研习中国文人画的绘画思想和表现精髓,通过长期的绘画实践不断淬炼提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在陈教授的文人画中,不论是点线的运用、笔墨的调控,还是传神的造型,无不展现出陈教授至高深厚的绘画功底与凝练厚重的思路涵养。其画作整体合度,点线韵味十足,通过运笔的缓急与刚柔、严谨与放逸,使画面呈现出或苍劲或妩媚、或清高或稚拙的品格。浓淡交错的墨色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水墨层次,呈现似明还暗、似重还轻的朦胧效果,创造出清雅、淡逸的艺术氛围,画面流露着陈教授在作画时真诚挚着的情感心态。陈教授对于画面中人物的形象、位置、动态都极其考究,形神兼备,线条轻柔,墨色淡雅,再施以恰当的敷色凸显人物的精神状态,色调给人一种古意新韵的观赏体验。画中美人温婉动人,艳而不娇,举手投足之间都体现着安逸闲适、淡然不屑的气质。鸟儿、小猫等动物刻画细腻,栩栩如生,活泼灵动,花卉、树木等环境的刻画笔法更加随性自然,不拘小节,茶具、香扇等细节的刻画则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精致。陈教授的题款极富个性,或拦边封角,或因势随形,活化画面空间,增加画面生机。以书法入画乃文人画之推崇,陈教授将书法以特有的形式与画面物象浑然一体,相互渗透,气机和谐,耐人寻味。陈学文教授以其独具特色的画风阐释着他对文人画的思考和表现形式的见解。


抒怀胸逸  画彻心腑


陈学文


      文人画从其诞生时日就以超脱现实为己任,抒怀胸逸,自我畅想。关于文人画,陈师曾曾经论述;“画中带有文学性质,含有文人趣味,不在画中考研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乃所谓文人画”。文人画不在于工整细致,不在于形似甜美,而在于画里画外的妙趣,在于超凡脱俗的境界。


      文人画虽不外山水、花鸟、人物种类,但并不限所画内容,往往借题发挥。山水暗示隐居,不问时事,淡漠名利。梅、兰、竹、菊象征君子,本性孤傲自赏,洁身自好,高风亮节,凌霜而荣,借此抒发文人内心所特有的或豪迈、或清雅、或志高、或傲骨的情怀,表达自身的哲思与感悟。


      文人画在绘画内容与技法上勇于创新,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不拘法度,将点、线、面,干湿、浓淡有机组合,形成特有的画面语言,将画家作画时的气质和心态高度凝结,开中国水墨画风之先河。


      古代文人画大师的思想与创作給我作画以强大动力。我对文人画的借鉴一是世界观先行,进入前人的思想领域,探究其哲学观念。二是梳理传统文人画表现视角,考研其表现物象所切入角度的独特思考。三是挖掘文人画表现方式的自身逻辑,在代代相袭的轨迹中所展示的个性与裂变。文人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