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维群——十全老人孙其峰(图)
文化学者姜维群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姜维群,号欣缘道人,天津著名文化学者、资深报人、收藏家。近年来热衷于书画传统的创新发展,以左手隶书融合拓印、书法、绘画等形式,创作出颇具雅韵的书画作品,在文化艺术界获广泛赞誉。
十全老人孙其峰
作者:姜维群
姜维群调寄浣溪沙叩悼孙老夫子
寂寞墨池桃源空,
钧天梦碎日失彤,
从兹鸥鸳觅无踪。
拈来汉隶成孙隶,
画罢其峰是己峰,
九水三津走烛龙。
姜维群与孙其峰先生。
104岁孙其峰先生去世了,估计天津和全国书画界许多人为之一哭,不是哭其生命的逝去,而是感念畴昔,仰其德劭。吾写此文忽然闪出“十全”二字,冠之老者名前或可释些悲怀。
十全是一种人生的齐全、完备乃至绝美,古往今来唯清帝乾隆自诩十全老人,其十全谓之做皇帝的“十全武功”。今所言孙其峰先生应谓之“十全艺功”“十全德功”。
孙先生身上藏着天津的半部艺术史,从上世纪50年代在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做了许多传道授业解惑和许多别人不敢做的举荐教学人才等大事,将京津优秀画家聚集天美,形成迄今最强教学阵容。
韩愈在《获麟解》一文道:“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之所以谓先生“十全”,以德也,其“形”常常不露,人或不知。
孙先生是惜时如金的人,甚至可以说珍惜分秒如金。前十多年,年届九十多,在家中看到老人家,他面有愧色的说:“现在真的不行了,画上半小时就累了。索性到床上躺着看书,起来再画。”看书是“休息”,是体力的一个转移,吾辈闻之能不面红耳赤乎?
而面对天津乃至以外的各地书画家、爱好者他都耐心接待,悉心加以指导,永远是鼓励,找出优长来夸奖。德国作家海涅说过:“请多多指教,说这句话的同时,内心却一意期待对方的赞美。坦直批评的人,即使不因此而被怀恨,至少也不能更受欢迎。”作为教育家的孙先生,深谙这个道理。
几次偶遇这样的场景,他“赞美”之后常常是“建议”,那种既点出改进之处,又让人入心入脑的正中肯䋯,相信是谁都会终身难忘。
凡登门或在某场合提出拜师认师,孙先生会很礼貌的客气一下,然后就答应,曾问过一次孙先生,答曰:“年轻人拜师学画学艺,好事,只能鼓励不能拒绝。这像洋蜡,一点就着,一吹就灭,尽量不吹。”
所以凡有人搞展览出集子题字,只要时间地点合适,一般立等可取分文不要。
在德字面前,不只是因为逝者为尊。史上最敢说话的大臣魏征,有《谏太宗十思疏》,“十思”是一种虑,一种思考,一种完备,有此“十思”,必得“十全”。孙先生百岁之嘏龄,长期做着固根本木之长,浚其源流之远,积其德寿之安的筑基培根工作。固此证明,凡福报不是偶遇,不是天赐,许多是终生积淀的回馈。
人的大寿固是遗传,但离不开修为,一生斤斤计较,恨不得把天下便宜纳入自家彀中的人,心量必狭,狭隘狭窄的空间如何能生长出百年大树?
做人如此,作艺亦如此。
孙其峰先生书画印样样皆能,而皆能自成一派,笔者就书艺画艺哪个是第一问题,曾专门做过采访——
与孙其峰先生对坐,问的问题是:以您书法绘画而言,二者成就谁第一,谁第二?
笔者以此问开篇是有备而来。孙先生的书法不似其他画家,只是画的一个陪村,一个辅助工具。而他的书法已经游离于绘画之外,可以独立成法成派。
他真草隶篆均擅长,秦篆汉隶瓦当简书以及晋唐写经均有涉猎,这些不是摆样子凑品种,许多是实实在在的理解与践行。尤其是他腕底的隶书,将汉隶、汉简、章草等融会贯通,不仅欹斜有致、揖让得法,在苍劲中得苍辣之气,于虚实中蕴开阖之势。许多业内人士在对孙先生的绘画赞叹后,不忘补上一句:“孙先生的书法近年越来越好,超过了其绘画。”
这是坊间普遍的一种说法,这不是对画的否定,而是在肯定画的同时对他书法的再肯定再褒扬。
孙其峰先生作了下面极其精彩的解答,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咀嚼下面这段话。
他说:自古而今,都有这么一种顺时针,就是书法往绘画上输送“养分”,中国画“写”占了一定的比例,像写竹写梅,这一个“写”其实是将画的笔法定了位。中国画讲究一个写字,说明了绘画借鉴了书法的好多东西。但自古以来没有谁表明他的书中有画。吴昌硕当年说以画藤的方法书篆,立刻遭人反诘,骂他是“村气满纸,篆法扫地”。其实,画影响字,字也影响画,二者是互相作用的。怎样把书法中的“养分”输送到绘画中,怎样将绘画里的谋篇布局借用到书法里,这也是致胜的一招。
可惜这“致胜的一招”有多少人能理解?
孙其峰先生的一席话似是答非所问,但又似乎有了答案,由此想到一段佳话。近代学人梁启超到武昌见张之洞,张之洞想试试这个后生的才气,提笔写了一个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略加思索写出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谁第一,谁第二?谁在先谁在后?读罢此联,不必分什么先后一二,写与画的关键点已一目了然。
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在《祭石曼卿文》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十全老人孙其峰,应该名留简册,德昭日星。形骸虽然没了,卓尔不朽的名留给了我们。
孙其峰先生德艺千古。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