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朗先生花鸟画——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图)
萧朗(1917.11—2010.5),中国近现代著名花鸟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萧朗先生自幼喜爱中国画艺术,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开始随王雪涛研习书画达十余年,并得到齐白石、陈半丁等人指教。
从1940年在北京琉璃厂的画店、纸店挂润笔单成为职业画家后,艺术生涯达七十余年。曾先后在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任教,从事美术教育五十余年。
萧朗画中的情与趣
美术理论家王振德先生在《两度嬗变 一代宗师》一文中写道:“花甲之年以后,萧朗先生以巨大勇气构建自已的艺术世界,在题材、技法和立意诸方面均有新鲜创造,将雪涛先生花鸟的帅、巧、俏等艺术特点发展到厚重、严整和练达的艺术高度,进入了超越雪涛艺术层次的萧朗层次,成为王雪涛艺术最优秀的继承者和最权威的推进者,从而被人们合称“王萧花鸟艺术”或“王萧画派”,取得了惊世骇俗的艺术成就。然而,萧朗先生并没有满足,更没有停步,而是以开门创派的非凡魄力实施暮年嬗变。通过王雪涛,抓住齐白石、王梦白花鸟画的情趣特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汲取历代名家经典之作,成功进行了新经典情趣派意笔花鸟画的开创工作,弘扬了五代宋元至民国经典花鸟画的优秀传统,推出了一大批闪烁自己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具有独自情趣的新的经典之作,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花鸟画坛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之初中国花鸟画诸多重大收获之一。”
萧朗先生新经典情趣派意笔花鸟画 欣赏
蓦然回首 1995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白凤 1996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把画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而且还要好看、耐看,始终是萧朗先生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1979年落实政策返回天津美术学院之后,他没有沉缅于人世沧桑的喟叹,也来不及歇息调整,便以坦诚磊落之襟怀,全心全意投身到美术教育和花鸟画创作之中。他的作品在追求章法、构图、笔墨、色彩、造型等方面完美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然生活中情景、情节、情趣的表现上。
松鼠觅果图 1981
探果 1983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是两幅题材相同的作品,尽管其表现形式与手法不尽相同,但内容都是刻画松鼠在枝头上觅食时的瞬间:一只前爪紧紧握住藤蔓,准备鱼跃摘取果实;一只则倒挂于藤蔓上,准备窜身摘取果实。树林中活蹦乱跳的小精灵在萧朗先生的笔下被描绘的生动、活泼、有趣、可爱。
远望 1988
榴实虫戏 1989
以上是描写螳螂捕食时的两幅作品。两个画面中螳螂一大一小,神态动作则各自不同。《远望》中成年螳螂用专注的眼神注视着被惊吓后四处逃窜的蜜蜂,动作稳健、成熟、干练;《成长》中幼年螳螂正在学习捕食,面对着与自己个头不相上下的蜜蜂,也煞有介事地展开双臂,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儿。
风雨行 1979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葡萄八哥1980
在历代花鸟画作品中,描绘落在枝头石上的鸟比较多见,而萧朗先生则画了很多展翅飞翔的鸟,这与他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生命的讴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画的飞鸟动作丰富,有仰有俯,有升有降,也有即将落上枝头的一瞬间。
一朵倾城醉未苏 1983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寂寞秋江 1990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萧朗先生在艺术创作上最反对那种只注重笔墨、构图而忽视表现自然生命中灵动与情趣的模式,认为那是“应酬”,是“套子活”。他在《萍香阁画论》中曾说过:“我画了大半生,最不愿搞应酬,应酬来应酬去,反反复复画熟套子,有什么意思,无端耗费大好时光。吾不搞信手而为,好闭门思画,好表达情趣,总考虑追求点什么。艺术最忌千篇一律,最忌保守因循。早年老师教的东西运用了许多年,现在还那样画不行了。要画自己的东西,感受是自己的,情趣是自己的,笔墨也要是自己的。总之,画自己之画,抒自己之情,走自己之路。”
不屈不挠 1992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顶天立地英雄汉 1991
拟人化,是萧朗先生在艺术上表达情与趣的重要手段。“人性与人格化,是萧朗先生以人品入画、以人品变化画品并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被称之为“萧家鸡”的作品里,这一特点不但被突出到一目了然的程度,而且呈现出少见的双重性,即自然和艺术的人性与人格。”(于海东《去尽脂粉只留香》)
回眸一笑百媚生 1996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乐在斯时 1994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与之相似相近的动人情景一闪而没,唯萧朗先生用心抓住了它们,把它们赋于一个人们最不容易注意的形象,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勾画得本性之中皆见人性,充满了人情世故的种种韵味儿,变平凡为不平凡。”(于海东《去尽脂粉只留香》)
安居乐业 2003
秋歌 1998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情与趣,已经成为萧朗先生新经典情趣派意笔花鸟画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古稀至耄耋的二十多年里,萧朗先生在寂寞中求索,在体衰多病中顽强拼搏,终使夕阳满天,长虹焕彩,令其沤心沥血的新经典情趣派意笔花鸟画取得了当代艺术颠峰上的辉煌成就,成为了现当代花鸟画坛不能不以浓墨重彩书写和研究的一代宗师。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