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成——忆书画巨匠孙其峰先生(图)
点滴往事在心头——忆书画巨匠孙其峰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大成,1956年生,天津市人。早年受姑父黄士俊影响学习绘画,书法师从季芸圃、穆子荆,绘画师从梁崎,曾得赵松涛、孙克纲等多年指导。《民族书画报》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会员、天津津派书画院副院长,天津市刘奎龄绘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天津静海美术家协会顾问、 2008年至2010年为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苗重安工作室专业画家。
对于自然山水,王大成有非常强大的艺术观察与精选能力,取其源意,成其神观,他用专业功深的笔墨传统,为真山真水绘意神态,他对山水原貌的食化水准,在写生创作过程中达到意态尽揽的非凡境界。把自然景观全方位地装在心里,细背祥熟再绘山水,就是心驱笔墨,一气呵成的动力。所以观赏他的写生山水,以真态为原本,却又不是真态的完全翻板,而是熟念自然之后的心意涌然,客观的山水在其心田中经由主观调度,如仓满盈粮,源源不绝,笔墨神髓绝妙奇绘。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波及天津也遭到破坏。灾后人们都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临建棚,孙其峰先生也不例外。没过多久孙先生在和平区文化馆讲课,我过去听了几次。
孙先生讲的是花鸟,在讲到画麻雀的时候说:“画麻雀应该用赭石颜色,在天津要加一点墨,为什么呢?因为天津的麻雀经常钻烟囱。”孙先生说话挺幽默的。有时讲讲就跑题了,给我们讲起字画的挖䃼来了。
有一次讲完课,我和孙先生一起骑自行车回家,这一路上孙先生问我都画什么画,最后到了东北角该分手的时候,还停下车嘱付我要多练画荷花,因为画荷花才能练出笔墨的变化。那些年我侧重于山水画,没有练习画荷花。
我第一次去孙先生家里的时候,孙先生已经不住临建棚了,回到天津美术学院的老楼住了,现在回忆起来那是一个木结构建筑老房子,孙先生住一楼。
当年孙先生身体状况不好,经常住院,我去的时候他常不在家,一来二去就去的少了。偶尔外地的画家托我找先生在画集上签名,陕西的画家李苦寒拖我给孙先生送去唐三彩。先生画完画就用夹子夹一起挂在门后面。
我上班在郊区,十天半月才回市里一趟,那几年就断了联系。
1991年9月27日我用摄影记录下孙先生参加孙长康、万珂新、王惠智、马俊卿四人画展活动的身影。
1993年有一次杜明岑先生去孙先生那,顺便为我求得墨宝一幅。
写回忆文章时想找一张我和孙先生的合影照片,这个还真沒有,很多次机会是可以留影的,怎么就没有呢?这也是我的失误,还好,总算有一张我和孙先生等人的合照,弥补了这个遗憾。
这张照片是1993年在水晶宫饭店举办的孙本长画展休息时,由当时《中国书画报》社的记者曲燕拍照的,左起孙克纲、王学仲、赵松涛、孙其峰、王大成以及王继和、皮恩昌、张民等。
1994年我与焦小红去孙先生家里,为我们准备出版的《天津青少年美术作品集》题字。说明来意后,孙先生就爽快的答应了。随后焦小红与师母聊天,我和孙先生来到他的画室。我把带来的我的《王大成山水画选》送给孙先生并请求指教。孙先生非常仔细的看了我的作品后,说我这些年功夫没少下,比谁谁谁的作品还好。话说多了又想起来当年学画一起骑车回家的事情,又想起来荷花练的怎么样?
2019年孙先生百岁寿辰时我用摄影记录下来参加庆祝活动的亲朋好友的祝福。
时隔四年,孙先生走了,他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留下珍贵的书画作品。仅以此文纪念。
2023年4月4日天津中老年时报刊登报道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