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许军杰——我为红学家周汝昌绘肖像(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中央美术学院红学社社长许军杰为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绘肖像。

1

图为本文作者所绘周汝昌先生肖像


       我因在中央美术学院专业学习美术,又兼任该院的红学社社长,为纪念新红学百年,中国红楼梦学会领导张庆善、赵建忠就嘱我创作近现代一批红学大家的肖像。我怀着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接下了这个光荣任务。首先选择了较熟悉的红学大家肖像绘制,第一步工作是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绘制对象各个时期的留影照片,主要有网络检索、查找著作中的近照以及师友提供等方式。红学前辈胡文彬看过我为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创作的肖像后曾说:“原作的观赏效果比照片还好,这张画是我迄今见到最好的一张周老肖像。”我听后受宠若惊,明白这是对我的鼓励鞭策。他还给了我三点建议:其一,要注意选择对象代表性时期的照片,这样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其二,要注意加入女性红学家,她们不可或缺。其三,要注意画出自己的理解和个性。这三点意见相当切实中肯,在后续创作过程中我一直铭记在心。


    几经筛选,拟定纪念新红学百年大会上,展出十二位已作古的红学大家肖像是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王昆仑、周汝昌、李希凡、何其芳、吴组缃、吴世昌、吴恩裕、冯其庸(按代表作在红学史上出现的时间排序)。上世纪的红学大家,有些存照甚少,可能还十分模糊,网络上的信息更是张冠李戴,这些因素给我的创作带来了不小难度。回想起在为吴世昌先生绘制肖像之前,我在网络上找到两张面容完全不同的“吴世昌”:一张来自于百度百科,照片中的老人是瘦长脸、地中海发型。另一张中的老人则戴着黑框眼镜,右眼似有眼疾。吾生太晚,也未见过吴老照片,一时难以判定,于是又就此难题请教胡文彬老师。他肯定地告诉我,后一张是吴老遗照,他曾亲眼看过,绝不会有错,其右眼是因为研红晚年视力严重退化。如此,我才放心去创作。


    由于这套作品由十二张画组成,为不使有面貌雷同之感,我尽可能多地尝试使用多种不同颜色、不同纹理的纸张,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如胡适和李希凡两位先生的肖像画,虽然都是用素描中的反衬手法进行表现,但在实现方法上亦有不同:前者属于全因素素描,浓淡不一的深色背景是我用柳木炭条涂成。对于后者,我则选择了深色色粉纸,在中间色的基础上一方面加深暗部,一方面又用白色色粉笔提亮高光,最终也达到了较理想的画面效果。


    2021年7月,纪念新红学百年大会如期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拙作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关注和赞赏,中国红楼梦学会张庆善会长还站在组画前接受了记者采访。在报纸上还连载了我所绘的十二幅红学大家肖像画,并配上赵建忠老师题的十二首诗,诗作深刻精妙,为拙作大为增色。先贤为百年红学发展做出的学术实绩,永远辉耀于红学史册。清明节缅怀先人,不会忘记那些红学前辈。天津是红学大家周汝昌的故乡,特从十二幅中选其肖像,以表达我的崇敬之情。

2

原文刊于2023年4月6日《中老年时报》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