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墨淡彩五大道 古往今来天津卫——田同芬水彩画作品选(图)
《劝业场》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黄雅丽/报道 田同芬/文)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我之所以会选择天津五大道上的建筑作为水彩创作的题材,与我从小到大的生活有关。我的成长、求学、工作、结婚成家都没离开过五大道,这里树荫遮蔽的街道、充满异国风情的小洋楼,都早已经深深刻入我的生命。
从到美院上学,再到后来从事设计工作,我有幸去了国内许多地方写生参观,逐渐对国内的古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又多次受邀参加世界博览会及到多个国家举办展览,从事对外设计工作。经常被不可抗拒的世界建筑艺术深深打动,在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内外的古典建筑和文化后,开始了我的绘画创作,对五大道的建筑又有了别样的认识。
《三岔河口》
《独乐寺》
《起士林》
一天, 我走在重庆道上,突然被一幢古朴典雅的小洋楼所打动,萌生了把它画出来的想法,但当我过几天再去看它时,却发现它已经被重新粉刷,再也见不到它原本的模样了。从那时起,我意识到,再不把它们画下来,可能就来不及了,于是我拿起了画笔,开始留住五大道上小洋楼的美好瞬间。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建于1404年的天津卫古城遗韵,又有1861年开租界后的万国建筑荟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十几年来,我无数次走过五大道、解放北路、意式风情街等寻访天津的历史建筑,陆续创作了百余幅天津风貌水彩画作品。
《圣心堂旧址》
《利顺德大饭店》
我每创作一幅作品,都要找一个合适的天气去现场写生,然后拍摄各个角度的建筑照片,回去跟据照片素材和现场的印象精雕细琢,丰富画面。之所以选择水彩作为媒介,是因为水彩画有着丰富独特的色彩语言,有水色交融的灵动之美,特别适合表现建筑伴随天气光影变幻,虚实交错的感觉。
《张爱玲故居》
《三盛里》
每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也都是我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
《民园体育场》
比如民园体育场,罗马式的建筑庄重典雅,但由于采光的局限性,无论从哪个角度拍照,都是结构模糊的灰色一片,我在描绘这座建筑的时候,感觉每一笔都是在重塑它,要突出呈现它最美的质感、色彩,以及在光照下的变化。
《解放桥》
解放桥原名万国桥,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为了创作这幅作品,我拍摄了不同角度的照片,构思了多个场景,最后确定了能体现全钢大桥的壮观与海河水波荡漾的完美呼应的构图。
《城市·天津》2022年百花文艺出版出版
《城事·天津》首发式
作者何玉新和绘者田同芬在《城事·天津》签售现场
著者:何玉新 《天津日报》编辑记者,在媒体从业二十多年,潜心天津城市历史资料搜集研究十余年。
绘者:田同芬 天津美术学院毕业,高级工艺美术师,多年创作天津风情水彩画、钢笔画、中国画作品。
《城事·天津》立体封
《城事·天津》是一部图文结合的天津城市文化主题书,循着天津设卫筑城六百多年来的历史文化脉络,用百余幅水彩画串联起天津的地标建筑、两百余位风云人物、特色民俗等内容,系统梳理了天津的地域文化,一步一景讲述设卫筑城、中西交融的历史故事,品味美景美食、烟火人间的独特风情。
《城事·天津》
《城事·天津》2022年五月入选全国文学好书榜,2022年六月入选全国文艺联合书单榜单。2022年五月,《城市·天津》作者何玉新、田同芬受邀参加天津文艺广播《文博不打盹》节目。
田同芬,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天津美术学院女同学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钢笔画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和平政协书画院画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