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画家杨晓阳——画境(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杨晓阳,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2018年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现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高教名师,全国美展总评委。
在高校长期的创作、研究、教学、办学,在国家画院改革十年以及长达近二十年的中国美协工作中,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创造了多方面的成绩。以丝绸之路为创作主题,三十多年创作了数千计的“从写实到写意”的好作品。以“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为宗旨的办学主张和以“大写意”为研究方向的理论,引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美术研究的导向。在美术学院建设和画院建设方面真抓实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办学探索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三十年来,领导和组织了国内外大量的颇具影响的大型美术活动,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的重要推动者。
作品展示
名称|大河之源
尺寸|110cm × 90cm
画境
文 / 杨晓阳
中国画有五种境界:一曰形,二曰神,三曰道,四曰教,五曰无。
名称|关中正午
尺寸|190cm × 190cm
一曰形: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没有形作为载体,造型艺术一切都无从谈起,什么样的形即反映什么样的意。意、象、观念、形式、构思、方法、内容、精神、品味、格调等等,无一不是从形开始,靠形体现,依赖于形,所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而形有自然之形,眼中之形,心中之形,画中之形,画外之形。画外之形为之象,象大于形,“大象无形”,大象之形并非无形,而是无常形也。
名称|愚公家族
尺寸|177cm × 200cm
二曰神:神为形所表现的重要任务,所谓形俱神生,二百年来以至当下,国人利用西法之透视,解剖、光学、物理手段,以形写神颇为简单,具备基本方法在像的范畴内快速练就写实方法,更有甚者利用照相方法,写实自然,真正的是“形神兼备”,然而以自然之形的临摹所体现对像之神为初学者,眼目物理感受而已,以形写神,中西无异。而以敏感于对象之元神,直追摄魂之神,遗貌取神,得鱼忘筌,以神写形则更高一筹,非一般能及也。但此又仅为我国画之初步,并无境界可谈——形神论者,小儿科也。
名称|黄河的歌
尺寸|200cm × 271cm
三曰道:道为一切事物之本源。国画之道重在舍其形似,舍其表像,而求其本质求其本源,天地有大道,人生亦有道。绘画之道有其规律,为之画道。道是一个范畴,作为名词可视为本质规律,亦可作为动词,即在道上,在途中,是途径,是门径,所谓众妙之门。道,玄之又玄,需要我们抛弃表象的形与神,向纵深探索,只有舍弃表象才有可能进入“众妙之门”,停留在“形神”的表象描绘是很不够的,超越“形神论”才有可能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道是中西画终极目标的初级分水岭。
名称|茶有道
尺寸|68cm × 68cm
四曰教:教是求道者在探索的过程中不同体验的不同总结,不同说法,不同学说耳。道,玄之又玄,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这是哲学的负责任的态度,而艺术家是感性的、即兴的,随时要表达主体的不同感受,个体对道的不同感受理解,诉诸艺术,即产生不同的说法,真诚的心理感受的抒发即产生不同的学说为之教,发挥表达出来以施教于世,亦为之教也。
请横屏观看
名称|丝绸之路
尺寸|380cm × 6400cm
五曰无:无即艺无止境,艺海无涯,无法之法,大象无形,有无相生,无中生有……,无是随时发生于发展中有生命的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现象和环节,事物只有不断地进入无的境界才有可能无中生有,生生不息,否则就要窒息死亡而无法循环,无法进入无就无法进入有,有了无艺术的发展才能推陈出新,这就是中国的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再进入无法的无法境界。无法即是突破,又是自由,又是选择的多种可能的空间地带。
名称|丝绸之路·苦水社火
尺寸|295cm × 2835cm
纵观画史、画家、画作浩如烟海,我所论者仅为一己之说,然以阴阳辩证之态度论及短长,想必比一味西法写生外表之“形神论”持者应有不同,不知是否?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