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凤茗——醉心翰墨、艺海寻珍(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任凤茗,1982年生于天津。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人物画研究院副秘书长,爱新觉罗画派艺术研究会会员,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画院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获奖并被收藏。
任凤茗在中国美术馆《学海无涯》作品前
主要参展
2022年,中国画作品《求索》入选“2022·美丽湾区——中国画、油画、动漫全国作品展”。
2022年,中国画作品《全民战疫》入选第二届“时代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
2021年,中国画作品《学海无涯》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获优秀传承奖、入会资格典藏。
2021年,中国画作品《新征程》入选“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奋进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8年,中国画作品《禅心》、《水月观音》入选“时代丹青——第二届天津政协人物画艺术研究院会员优秀作品展”。
2018年,中国画作品《持莲观音》参加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的“纪念爱新觉罗·溥佐先生百年诞辰书画作品展”。
2018年,中国画作品《报喜图》参加“盛世情暖,与爱同行”——天津市对口扶贫公益慈善书画展暨爱心捐赠活动。
2017年,中国画作品《鸿运吉祥》入选中国第十届生肖画大展——“金鸡报春”作品展,获奖收入画集并被收藏。
2017年,随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赴黄山参加“津皖翰墨缘——天津优秀画家作品展”并被收藏。
2017年,中国画作品《海河之晨》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
2017年,在天津鸿德艺术馆举办并参加“纪念爱新觉罗·溥佐先生诞辰九十九周年——八人书画精品展”。
2016年,中国画作品《清韵之图》入选“第二届墨韵茶香书画展”并被收藏。
2016年,中国画作品《红妆照水》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
2016年,中国画作品《燕山雾影》、《山高水长》入选“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津冀书画家 <走进兴隆>写生作品展”并被收藏。
2016年,中国画作品《高风亮节》入选“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被收藏。
2012年,中国画作品《神龙图》入选中国第五届生肖画大展——“龙腾贺春”作品展览获奖收入画集并被收藏。
2010年,中国画作品《圣洁》在“天津百年女性风采—— 天津市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型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中荣获书法绘画优秀奖。
2010年,中国画作品《雄风》参加“大爱无疆,天津力量”——天津书画艺术界为西南地区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人民义捐献爱心活动。
2008年,作品《爷爷当年呆过的地方》入选“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国际美术交流展”并获优秀奖。
2008年,历时三年创作完成了长6米、高2米的绢本设色工笔中国画作品《盛世》,该作品描绘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和谐大家庭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共庆奥运盛世的欢庆场面,并多次在天津电视台奥运版块栏目、《每日新报》、《今晚报》等国内多家媒体专题报导,《城市快报》在雅典奥运圣火采集当天奥运专版独家报导,诸多名家观后均给予较高点评。
醉心翰墨、艺海寻珍
文/萧惠珠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需要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方能连绵不绝。近年来,天津画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批颇具实力的年轻人,他们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又肯于下苦功夫,这确实是中国画坛令人欣喜的现象。
任凤茗就是这样一位八零后的女孩子,她天资聪慧、气质文静、勤奋好学,从她第一次来访我就有一个很好的印象。
中国画的学习方法有两种,一是临摹、二是写生。临摹是向古今经典作品学习,深入理解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对具体画家的个人风格与技法有更深的理解,学习掌握别人绘画中的艺术技巧与制作技法。写生能够锤炼绘画的基本功,锻炼如何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提炼取舍的构图能力。
凤茗临习过许多古今名作,如“簪花仕女图”、“朝元仙仗图”、“永乐宫壁画”等,为线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她擅长的佛像类作品中便能看到流畅的线描,疏密有致,衣带的转折变化有一种灵动飘逸的美感,设色古朴、艳而不俗。她临习的古代吴道子、李公麟、以及近现代张大千等前人的作品,不仅得其形似,更得其神似。
她的人物画创作从工笔入手,兼修写意,注重画面的形式感,追求形与神的完美统一。凤茗的色彩感很好,这与她平时经常进行水彩写生是分不开的。在她很多的作品中,善于运用色彩的微妙变化来处理复杂的色彩关系,将平日学习掌握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创作中去。在人物画作品中,其景物与人物同等重要,往往由于环境处理不当而导致作品的失败。凤茗深知此理,她在主攻人物画的同时兼修山水、花鸟画。她笔下的山水画用笔潇洒、清新独特;花鸟画工细严谨、设色清雅;另或疏梅修竹、一松一石都深得国画艺术之精髓。
书画同源,中国画需以书法用笔入画,所以习画者必修书法。凤茗在绘画之余研习书法,并注重在绘画理论与文学修养方面的提高,她如饥似渴地在艺术的海洋中摄取营养,努力充实自己,使自己更加丰满起来。
在物质至上的、浮躁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年轻人不为外物所动,潜心於自己喜爱的传统绘画中,这的确是难能可贵!
凤茗自幼酷爱绘画,她的作品多次在各种展览中入选并获奖,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好评,很多作品被藏家看好并收藏。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值青春年华,凤茗已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希望她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攀登,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萧惠珠写於天津
《学海无涯》
220cmx160cm
纸本设色
2020年
“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获优秀传承奖、入会资格典藏
《求索》
220cmx16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入选“2022·美丽湾区——中国画、油画、动漫全国作品展”
《全民战疫》
170cmx12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入选第二届“时代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
《盛世芳华》
200cmx1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红色礼赞》
220cmx18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龙跃云津、凤鸣朝阳
文/爱新觉罗·毓岳
中国画发展传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龙跃云津、凤鸣朝阳”,这是我对凤茗之期许。
凤茗自幼酷爱绘画,喜好文学,擅长诗词歌赋、接触中国画后顿被祖国的传统文化所感染、震撼,渐渐地迷上了中国画艺术,在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得到众多教授、导师们的正统培养与指点,且基本功扎实,并且在工笔、写意、人物、鞍马、花鸟、中西画结合上有独到之处。她尤擅工笔人物佛像,其作品超凡脱俗、空灵悠远,于传统绘画之古朴典雅上更增精丽丰腴、清隽雅逸,有其过人之处和独到的手法,可使观者净化心灵,与之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共鸣。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凤茗师古而不泥古,復能自出新裁,取古人笔墨之灵气。她的宫廷画派作品也精妙有神、别具神韵,其鞍马画作《神骏雄风》器宇轩昂、剽悍矫健,线条勾勒刚柔相济、力透纸背,加之在设色上继承了传统三矾九染的方法以外,还融入了西洋绘画当中的明暗关系,更能突出体现画面内容的质感和立体感。其写意画作品, 梅、蘭、竹、松,笔法飘逸、劲挺,笔笔见功力,深得爱新觉罗画派之精髓,在爱新觉罗画派画风的影响下更加钟爱祖国的传统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
2008年,凤茗历时三年创作完成了长六米、高两米的巨幅工笔人物作品《盛世》,该作品描绘了五十六个民族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共迎奥运的欢庆场面,并且被多家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报导。
她的线描临摹作品《朝元仙仗图》手卷深得古法之精妙,画面上八十七位神仙衣带飘飘、气韵生动、神态各异、线条细若游丝而劲挺遒健,可见其线条功力之深厚。而作品《神韵天外》则又给人带来另一种超然的震撼力,全作金碧辉煌、线条舒展流畅,众位仙佛神采飞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仅体现出她在绘画技法上用笔、用色的精妙掌握,更展现出其高贵的气度、超然的心境和博大的胸怀。“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她的绘画作品当中可见其清静平和的心性与深厚的学识修养及文化内涵。
凤茗在书画上有如此高的造诣,这不仅是因为她有极高的绘画天赋及悟性,而且也缘于她能博览众家,广泛地吸取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各代大师的精华,并融汇贯通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她对书画创作的刻苦钻研与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映衬出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令我自愧不如。
我相信,以凤茗之天资聪颖、悟性深厚,对书画的挚爱与执着,加之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向往,必定能在继承前辈精髓的基础上有所新的突破,更上一层楼,期待将来有更多佳作问世!
《新征程》
200cmx160cm
纸本设色
2020年
《色达之光》
220cmx16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心源》
220cmx16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金色黎明》
220cmx16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