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著名画家吕爱茹——女史心中存大爱,丹青雅韵载芳名(图)

吕爱茹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吕爱茹,字荫香,号劲盦,斋名茹蘆草堂,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自幼收母亲的影响喜欢剪纸画画。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南开大学书画协会副会长,南开书画院副院长,京津书画院副院长,茹芦书画院院长,澳大利亚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澳中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春晚天津分会总策划,全国书画春晚文化传播大使。    

1

一支妙笔寄灵明,淡墨浓皴满纸情。


女史心中存大爱,丹青雅韵载芳名。


(作者: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彦民)


       父亲吕福元,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华北解放纪念奖章等,后隐姓埋名支援地方建设。母亲赵印芝,剪纸技艺传承人。      

5


7

       美院的学习不仅使吕爱茹的剪纸技艺得到提升,更加激发了她创新的灵感。在制作剪纸传承人班结业作品展示时,吕爱茹突发奇想,将剪纸变成了服装。传统的红盖头代替了帽子,小肚兜剪上了牡丹花,潮流A字裙剪上了红鲤鱼……吕爱茹利用传统的剪纸技法,使服装上出现了剪纸艺术最为显著的“镂空”效果,同时将传统国画中的 “鱼”元素融进了剪纸艺术中。两种原本不相及的情素在吕爱茹的大胆创新下,温柔碰撞,大放异彩!不仅保留了剪纸艺术的传统魅力,更为剪纸增添了现代感与时尚风情。参展后,吕爱茹的剪纸服装一炮打响,受邀参加了全运会传统艺术展,她的剪纸服装摆上了全运会的展台。


        为了自己心中的剪纸更好地传承、发扬并宣传出去,吕爱茹自筹资金10万元,从剪纸的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创作了100余件剪纸服饰。组建了舞蹈队,把剪纸搬上了舞台,融入到了舞蹈中去。创作《踏春赏青》,将传统剪纸改造成潮流现代的礼帽、项链、拉丁裙。在汉服、旗袍上绘制出杨柳青青、红鲤鱼、迎春花、牡丹花等图案。不仅展现了中华传统的古典美,更兼具了现代潮流的风尚。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中华传统剪纸艺术的时尚魅力在剪纸服饰模特表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多年来,吕爱茹带领他的模特舞蹈队一直活跃在群众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将剪纸艺术传播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感受剪纸的魅力,感受中华艺术的美好。她的书画作品和麦秆画作品,剪纸作品,和绘制的汉服被国际和国内人士收藏,在许多大赛中获奖。

6


3

       麦秆画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象征着吉祥和丰收。


       麦秆画虽来自民间,但十分稀罕。因为麦秆画的原料普通,制作过程却不简单,三十来道工序全凭手工完成。技术上融合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艺术手法,像选料、漂洗、蒸煮、晾晒、熨平、打磨这些都还算好学,到后面的烫、剪、刻、雕、粘、裱就更考验人了。吕爱茹为了学好这门艺术,自费前往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州,拜全国道德模范非遗麦秆画传承人郭凤芝老人为师,学习麦秆画。并将剪纸技艺与麦秆画相融合,开发创作麦秆画艺术作品。

2

       2022年年初,在现任宁河后江石沽村的第一书记,天津市档案馆干事余晖的促成下,来到了宁河后江石沽村,吃住在村里,考察当地资源,走入村民家庭当中了解情况。其中了解到村里残疾人比较多,老弱病残,没有壮劳力生活都很困难。就这样,首先吕老师组织了由少年儿童进行夏令营活动,给村民们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也使小村庄沸腾了起来,第一批由类似于旅游项目进入到这个村庄,使老百姓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在那里组织了剪纸模特表演以及剪纸麦杆画的讲座活动。把老百姓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后来组织村领导到河北省丰宁县去学习,因为吕爱茹的师傅是全国的道德模范,他组织了25个残疾人进行了就业,于是吕老师又把老师的模式全部带到了宁河后江石沽村,使他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但由于村民没有这方面的技能,吕爱茹老师每天三次义务讲座,不分白天黑夜。当时村民们对麦杆画并不了解,对剪纸也只是有个别人有一些兴趣,于是吕爱茹老师走到许多个村民的家里进行讲解,在吕爱茹老师的努力下,从剪裁到装裱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芦苇麦杆烙画的特点是在保持麦秆自然光泽、纹彩和质感的基础上,大胆融入了国画、版画、剪纸、粘贴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并将巧妙地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等内容,淳朴自然,栩栩如生。一根根细长的芦苇和麦秆本来是麦收后田间的废弃物,但经过艺术家的巧妙加工,就成了高雅的艺术品,其惊艳程度让人叹为观止。残疾人得到再就业。

4

       吕爱茹作为天津茹芦书画院院长,在家里打造了一间工作室,名字就叫做“茹芦草堂”.  中国书画春晚授权天津市茹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共在天津市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受到天津各界人士的喜欢,得到了文化界前辈的支持和参与。书画展览学术性强、水平高,表演节目精彩多样。总策划吕爱茹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书画春晚最佳策划奖和优秀文化传播大使。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