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画家钱桂芳——画的是河山美 更是爱国情(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钱桂芳,1948年生,大学学历。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国际文明论坛艺术交流组委会特聘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市艺术学会理事,中国扬州八怪研究院天津院秘书长。从事绘画60余年,潜心研究传统及现代绘画技法,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画大展,曾荣获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大赛特别金奖等多项奖,并被命名为“德艺双馨艺术家”。被16个国家机构授予"世界艺术名人″称号,近年来出版了《中国山水画教程》、《青绿山水画风技法详解》、《山水画技法解析》等十部专著,并举办了个人教学成果展。其所做特殊贡献被评为中国当代最具艺术价值和收藏升值潜力艺术家。天津电视台拍摄了《水光山色笔中情-记画家钱桂芳》专题片。
人世间
画遍祖国大好河山是市老年人大学教师钱桂芳不变的愿望和追求
画的是河山美 更是爱国情
雅之
每有闲暇,钱桂芳就到名山大川观景写生。
一张宣纸,一盒颜料,几支画笔,在画家钱桂芳手中,便能描绘出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伟大成就。这个中秋国庆假期,他的创作激情波涛澎湃,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画河山美 抒爱国情
画遍祖国大好河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教师钱桂芳不变的愿望和追求。
50多年时间,钱桂芳一探华山、三登泰山、五上太行、六攀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他曾游历过大兴安岭、黄河壶口、雁荡山、峨眉山、九华山等名山大川,还到过海南、广西、湖南、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诸多省区市。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不断留下足迹的同时,钱桂芳创作出《旭日秋云万山红》《泰山旭日》《峡江帆影》等近百幅美术作品。
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激发了钱桂芳丰富的创作灵感,是祖国的壮美山河给予他不竭的创作激情。“山水画如何表现山石肌理、树木姿态,如何置阵布势、增加意境,需要画家通过仔细观察每座山的地形地貌,用不同的‘皴法’表现。”钱桂芳深知,只有深入生活,不断写生,才能“胸中自有丘壑”。说到山川地貌,他侃侃而谈,“像太行山,山石裸露,岩壁陡峭,山顶平缓,针对这类岩石结构的绘画技法多采用‘折带皴’;华山险峻,山脊呈弧线形,在画中呈现这种结构时可以用‘披麻皴’;而泰山多有直上直下裸露的岩石,呈曲线纹理,画法上应属于‘解锁皴’。只有在写生中结合现实景物,才会对各种不同的皴法理解得更透彻,运用得更得当。”
对祖国河山的写生创作时,钱桂芳也不忘用画笔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在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高山峡谷中的高铁、崇山峻岭中的高速公路、河湖峡谷间的水库大坝、少数民族特色住宅的新貌……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融入自己的作品,饱含了钱桂芳对祖国的挚爱情感。“最令我震撼的是新疆果子沟大桥。果子沟曾是一段极为难行的山地沟谷,2011年果子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行走在大桥上,可以纵览果子沟全貌,欣赏其迷人、俊朗的风光。”钱桂芳重拾回忆仍颇为感慨,“还有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的民居,都是国家免费为当地藏民建造的,木质结构的房屋精致美观,令人赞叹不已。当地居民逢人便说:‘衷心感谢国家,感谢中国共产党!’”
路在脚下 追寻“红色”
近几年,钱桂芳不时探访革命圣地、革命老区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在参观游览中,他坚持拍照、写生,积累素材,由此创作出很多红色题材的美术作品。
2019年夏天,钱桂芳与四位七旬老同学一起,相约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上海,再经上饶、南昌,最后到达井冈山和韶山。之所以走这条路,是为了圆多年前的一个梦。“1966年,我们五个人都不足二十岁,出于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决定结伴步行去井冈山。走到南昌后,得知井冈山遇大雪封山,我们便改道去了韶山。这一路往返走了1200多公里,用时将近一个月……”说起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钱桂芳依然激动不已。
因为念念不忘这段经历,如今已退休的五位老友一直想重走这段不平凡的路。
这次,五位老友先到上海集结,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又到嘉兴南湖游览红船。再从嘉兴奔南昌,后赴上饶,来到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古稀之年还能重游故地。来,合个影吧!”五个人站在年轻时曾合影的地方再次拍照留念。经过杭州建德,他们看到了当年亲眼所见正在修建的新安江水电站,这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这次,五个人兴致勃勃地登上水电站,目之所及,场景格外壮观,大家由衷地感慨:今天的中国真是变化太大了。
“50多年前没能去成井冈山,这次说什么也得去看一看。”钱桂芳说,“我们登上了井冈山著名的黄洋界哨口,一眼望去,峰峦叠嶂,坡陡路狭,地势险峻,云雾茫茫。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上镌刻着伟大领袖的题字,不远处还有当年红军的驻所和留下的战壕。手扶大炮,让人真切体会到‘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那种胜利的喜悦。”一路上,钱桂芳不停地照相、画速写,他还记录了大量自然景貌特征和当时的心境,为日后的绘画创作积累资料。
除了井冈山之旅,还有一次红色之旅让钱桂芳印象深刻,那是扬州八怪研究院天津院和长城书画院共同组织的赴贵州写生采风活动。“我们一行17位画家去了很多地方,最难忘的就是革命圣地和革命遗址。在那里,灵魂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钱桂芳回忆说,“像遵义,只有到了那里,才能更深刻地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在乌江天险,似乎能看到当年的红军战士,面对岸边险峻的山峰和脚下奔腾翻滚的江水,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向前的勇气和魄力。我顿时有了创作的激情和欲望,现场画了很多速写。回来以后,很快创作出了《乌江天险跨彩虹》等多幅作品。”
2021年,在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绘画展”上,钱桂芳的作品《丙安古镇》前围满了观众,大家对他的作品交口称赞。此外,钱桂芳还创作了《南湖红船》《茅台红军渡口》《井冈山黄洋界》《茅坪八角楼》《西柏坡新曙光》等30余幅红色题材作品,用他的话说:“正是因为心中满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作为一名画家,我才能够用笔抒情,以画寄情。”
无所不师 风格独具
钱桂芳自幼酷爱丹青,十几岁开始学画时,不仅听名家讲课学画,还经常到一些老师家里去请教。“40多年前,我住在东丽区新立村,经常骑自行车到住在黄家花园的叶东旭老师家里去学画,单程要骑一个半小时,凭的就是一股热情。后来,我又在二宫、天津美院、南开大学分别向白庚延、吕云所、于复千等大家学习绘画,从他们身上,我吸取到了不同的绘画知识和技能。”用钱桂芳的话说,“无所不师,无所必师,博采众长,取其精华。”
钱桂芳对绘画是执著的,对于感兴趣的绘画知识和技巧,比如树石、泉瀑、烟云、水墨、浅绛、青绿、泼墨泼彩、金碧等,他都要学习研究个透。有一次,他发现瀑布云在一幅作品中显得非常有气势,但没人传授,手边没有资料,便硬是用两年多时间反复研究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的小青绿瀑布云作品《云湧群峰溪谷秀》获得第七届全国现代山水画大展优秀奖,并凭此荣获当代山水优秀艺术家称号。
绘画几乎陪伴了钱桂芳大半生。“若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见天然”。近60年的绘画生涯中,钱桂芳潜心研究传统及现代绘画技法,坚守传统,立意出新,自然为师,以形写神;在创作上追求气势博大,深厚凝重,气韵生动。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退休后的钱桂芳到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授课,今年75岁的他担任绘画系教师已有17个年头了。他满怀激情,认真备课,从传统技法入手,临摹经典,讲解要领,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写生创作。对此,学生王莘动情地说:“在苍岩山写生中,他手把手教学生如何画速写,如何取景。在黄崖关长城脚下,他现场讲解什么是对景写生,怎样用毛笔写生。在南太行井底、高家台,他给学生详细讲解悬崖画法和山石肌理,讲解民居点景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
今年7月1日,钱桂芳不顾高龄依然亲自带领学生赴邢台大峡谷写生创作。他们一行8人,7天行程中竟爬了5座山。为此,学生王立志、韩恩青歉疚地说:“出发之前,钱老师上网搜索写生景点,查找最佳路线。订房间、安排必带物品也都是他亲力亲为。到了目的地,我们还没起床,他已经拿着小板凳坐在山脚下专心致志地画起来;吃完晚饭,钱老师还要再花一两个小时针对白天绘画中的问题为我们反复讲解……”大家都说:“这一趟太值了!几天时间里学到的东西,抵得上在课堂上几年所学。”
钱桂芳非常关注全国和市级重大画展,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从中发现和培养人才。他在鼓励学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征展选暨天津美术作品展时,主动为学生讲解如何立意构图,如何让作品贴近生活。他严格审查学生创作的小稿,反复修改,耐心指导。为了让学生参展,他把精力都放在学生的作品上。一次,报送参展的作品中,两位学生作品入选了,钱桂芳的作品却最终落选,学生为此很过意不去,他却安慰他们说:“你们能入选,比我自己入选还值得高兴,老师为你们骄傲!”通过多次参展历练,两位学生现已加入天津市美术家协会。
钱桂芳是个做事特别认真的人,授课更是如此。从第一堂课起,他就坚持一边授课,一边总结多年的绘画经验,一边编写教材。从2007年开始,钱桂芳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山水画教程》《名家国画技法山水教程》《钱桂芳山水画技法讲座》《水墨山水画技法详解》《青绿山水画技法详解》《山水画技法解析与欣赏》等十多本专著,都是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零基础者也能看懂学会的绘画教材,深受老年人大学学生及社会初学者欢迎。
钱桂芳所作中国山水画《旭日东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们被钱桂芳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湛而深厚的绘画功力所折服,纷纷慕名向他求教,听他授课和经他指点的学生累计2000余人。
今晚报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