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泮书撰写非遗异体篆书《百家姓》(图)
《百家姓》之(一)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刘泮书,1950年出生,自幼从师研习工笔人物及古汉字。六十余年的从艺经历,积累了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修养,建立了独特的审美方式。其作品内涵丰富,表现独特,善用现代的审美观念表述中国古老汉字的艺术精髓。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民革天津书画院理事,台北故宫书画院客座教授。
退休后致力于对古汉字的研究及密码的破译与书画的公益活动,近年来主持设计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国家公祭鼎大型系列作品的捐赠与出版工作,同时又主持策划了祭黄帝陵与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大型系列作品的创作与捐赠活动。历年来陆续出版了《神奇的汉字》系列作品集,其中部分作品被港,奥,台,日本,韩国等收藏,尤其是最近出版的《神奇的汉字说文部首》一书,已被国家图书馆及各省市图书馆与各大院校图书馆收藏。
2022年12月,刘泮书老师的异体篆书传统技艺被天津市河北区政府批准为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百家姓》既是一本启蒙教材,也是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籍,成文于北宋初。《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虽称为百家姓,但并非就是一百个姓。它原收集姓氏四百一十一个,后增补到五百六十八个,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一百二十四个。文中的姓氏根据渊源出处的不同或其特征,基本可以分爲如下数种情况。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如:马、牛、羊、山、水等。
第二种,以租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如春秋时周灵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的后人便以其名中的“年”字为姓氏。
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如宋,据《唐书》所载,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乱后,微子啓受封于宋国,其子孙便以原国名“宋”爲氏。
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如司徒,传说尧、舜时设立,一直延续到秦汉,任此官职的后代便以官职名称为姓。另外司空,司马等也属于这种情况。
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如乔姓。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黄帝的子孙中守陵的人就以陵山之名“桥”为姓氏,后人去木为“乔”。
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如东郭。郭是指古代时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东郭,就是外城的东墙附近。齐桓公的后裔中有住在临淄城东外一带的,被称为东郭大夫,其后人便以东郭爲姓。类似还有东门,西门等。
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如复姓呼延、慕容、宇文、尉迟、万俟等姓氏都属于这种情况。
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具象为姓氏,如武姓,周乎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赐其姓为武。
第九种,以谥号为姓氏,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被后人用为姓氏,如孟尝君的后人便以其谥号“文”为姓氏。
第十种,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如田姓,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而改姓田。
第十一种,帝王赐姓氏,如明代太监马三宝有功,被永乐帝赐姓为郑,马三宝因此改姓换名为“郑和”。
第十二种,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如万姓、丙姓等。……
中国有着寻根问祖的传统,《百家姓》通过对姓氏的传承,而成为姓氏文化中特殊的历史文献,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由于《百家姓》的版本较多,各版本收录的姓氏有所不同,刘泮书老师采用的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二零一五年出版的《百家姓》,该书由崇贤书院释译,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刊印。
刘泮书老师以图形文、象形文、甲骨文、各种异体篆书及简书的书写方法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中的《百家姓》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形式新颖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敬 请 关 注 续 集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