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王大成——忆画家孙克纲先生(图)

微信图片_20221002194249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大成,1956年生,天津市人。早年受姑父黄士俊影响学习绘画,书法师从季芸圃、穆子荆,绘画师从梁崎,曾得赵松涛、孙克纲等多年指导。《民族书画报》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会员、天津津派书画院副院长,天津市刘奎龄绘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天津静海美术家协会顾问、 2008年至2010年为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苗重安工作室专业画家。

 

       对于自然山水,王大成有非常强大的艺术观察与精选能力,取其源意,成其神观,他用专业功深的笔墨传统,为真山真水绘意神态,他对山水原貌的食化水准,在写生创作过程中达到意态尽揽的非凡境界。把自然景观全方位地装在心里,细背祥熟再绘山水,就是心驱笔墨,一气呵成的动力。所以观赏他的写生山水,以真态为原本,却又不是真态的完全翻板,而是熟念自然之后的心意涌然,客观的山水在其心田中经由主观调度,如仓满盈粮,源源不绝,笔墨神髓绝妙奇绘。


感悟画无废画

——忆画家孙克刚

王大成

孙克纲

孙克纲先生(王大成摄影)


       孙克纲,1923生,天津人,师承刘子久。曾为天津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天津市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苍浑互济、虚实有致,富有清新明快,雄奇浑朴之美。

1

我的结业证书


       我自一九八八年三月十日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三十日在天津画院美术培训学校、孙克纲先生亲授山水班学习的时候,系统的学习了先生的笔墨技法。那个时期我们年轻人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为以后的路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在与先生学习中,亲身体会先生的绘画风格和技法,特别喜欢孙先生的大胆落笔时的豪放和洒脱,那叫一个随心所欲的感觉。


       在学习过程中孙先生讲的画无废画印象最深,从前画的不理想的画就顺手扔了,有时画了十天半个月的画不滿意也就撕了。


       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惜了,从那之后我就把这样的画都存放起来了,到现如今还有很多很多。平时拿出来看看,改改弄弄就是一幅好画,对技法、笔墨转变也能有新的感悟。这就应该叫“温故知新”吧。

2

这是我1992年创作的作品《溪山无尽》上面有孙先生改过的地方,能看出来吗?


       我们和孙先生经常一起参加笔会活动,亲眼目睹孙先生一幅幅作品的完成。


       孙先生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身体魁武。一般的汽车不好办,只能用了大车接送,有一次我们用黄大发,,孙先生只能席地而坐。


       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给的润笔费,孙先生都要亲自数一遍,数钱时的表情和动作真是一个可爱。

3

民族书画报刊登
       

       我曾在一九九二年于水晶宫饭店采访孙先生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留念。在我主编的民族书画报上专版介绍。


       孙先生住在蛇型楼的时候看过先生的泼彩作品,没泼之前的画作略有过黑过重,泼上矿物颜色,恰到好处。


       从中感悟到画无废画的道理,这些都是孙先生的探索出来的经验总结。


       改画是每一个山水画家一生的事情,它是在改画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使自己的艺术审美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当年我有很多作品上都留下了先生改过的痕迹,使我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和完美。


       孙先生的大胆落笔所表现的豪放气破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有着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视野。这和古人所讲的“咫尺之图,万里之景”不谋而合。先生的细心收拾也是非常讲究的,从平时言谈举止中就会发现很多细致入微。


       平时案边放一些小纸头,想起什么时候就抹两笔,时间长了就整理成技法。用现在人的讲法就是说太有头脑了吧。


       孙先生作画常用三只笔,一只大笔泼墨、破墨,深破浅,浅破深寻找笔墨的变化。用中号笔钩出山势的胫脉,用小笔画出画眼。这就是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的最佳标配。


       孙先生的绘画风格影响了我的一生,使我在绘画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就有孙先生的感觉。

4

在百度查找孙克纲先生的简介,就能看到我和先生的合影,这是我的莫大的荣幸和自豪。


       与先生学习己经三十六年了,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先生永在身边、在我的心里。

5

天津中老年时报刊登了我写孙先生文章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