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器晚成 终必远至 ——缪雅心山水画谈片(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大成报道) 缪雅心 1987~1988年南开大学中国画高研班毕业,同年起任天津市东方艺术学院教师。1992年入天津画院孙克纲亲授班研修。2011年赵树松工作室高研班研修。(班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市炎黄书画院、天津市文化发展中心书画院画师、天津南开画院画师、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山水画教师、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研究员。
师承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入室弟子、中国著名山水画家赵树松先生(入室弟子)师古法: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崇尚唯美;师造化:曾深入到黄山、太行、苍岩山等名山大川写生,以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笔墨追求自然、浑厚的意趣,作品具有时代感。多次参加市、区美展并获奖,作品多幅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2001年天津电视台《艺林芳草地》拍摄专题片介绍。2008年出版《缪雅心山水画集》。2014年天津国际拍卖行拍出《山居秋韵》、《教堂初夏》等四幅作品。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曾慰问老山前线将士、为第43届世乒赛捐画、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画、为定向帮扶甘肃省甘南夏河县捐画等。
大器晚成 终必远至——缪雅心山水画谈片
邢立宏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著名山水画家缪雅心先生在艺术上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不是先天禀赋,而是靠自强不息,刻苦耕耘的点滴积累。缪雅心1958年生于天津。1988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国画高级班,后有幸师承于津门名家孙克钢、赵树松先生。从此心领神会,触类旁通,勤学不辍,造诣渐深。近年他又多次深入到黄山、太行山等名山大川写生,笔墨追求自然、浑厚的意趣,作品具有时代感。多次参加天津市美展并获奖,作品多幅被海内外人士收藏。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书画艺术协会会员、天津市炎黄书画院画师、天津市山水画研究会会员。我与缪雅心相识多年,经常看到他的山水画作品,并为他在山水画艺术创作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缪雅心的山水画取舍得当,构图完整,实处求虚,虚中有实,既不脱离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法则,又能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传统笔墨的干湿、苍润、虚实、隐显、聚散、呼应以及渲染的变化却自然的融会在他的作品里,表现出筋骨般的坚实感,重量感和体积感。但又不失秀润的水气淋漓的水墨之意趣。其线条遒劲浑涵中含真情,皱擦点染中求和谐。至使整幅画面有一种厚重、敦实之效果,又有一种神秘、幽深之灵气。既显示传统功力,又融入现代意识。远看有势,近观有质。欣赏其作品,好似神游仙境,回味无穷。除此之外,他的近作中还可以领略到,画家磨练已久,心目俱高的境界。笔墨技巧已经达到了随心应手,又能暗合物性、抒怀畅神的地步。如《潇湘清晓》《富春山居》《清夏观瀑》《黄山晴雪》《泼湿黄山几段云》《塬上人家》《王维诗意》《忆江南》《霜晨月》等,从传统到现代,不仅造型整体灵动,形式构成多变,而且能尽微致广、繁而不杂。画面苍茫深远、大器幽寂、恬淡宁静、温润平和。有纵深无际、秀雅清新之感。作品造境均构筑在主体心灵与物象特征冥合神会之中,缩短了观者与画家的距离,达到了一种神交情通的效应。这正是画家神与物化、寄于笔端的结果。
缪雅心懂得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讲究笔墨技法,是不行的。但是想要将作品的进步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突破到不同的层次,必须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中国画作为一门艺术科学,蕴含着渊博的学问,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它不仅是一点艺术技巧的摆弄。否则,就会变成画奴或工匠,缪雅心先生深明此理,所以他十分重视“画外功”的修炼。“搜尽奇峰打草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满腔的热情走遍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以寻找广泛的素材和灵感。古人云:“做诗功力在诗外”。作画也是如此,许多东西要到画外去找。历史上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令人百读不厌,尤能启发画家的联想和构思,使其脑海中浮现出许许多多动人画面,激发起画家的灵感和表现欲望。广泛的涉猎各种艺术形式,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才能出奇制胜,不落俗套。作为画家,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基础,就不可能通过广泛的学习用宏而取精,只能是被他人的艺术风格所左右。其作品就会容易流入浅薄,失去自己的方向,更不可能具有高雅的格调。黄宾虹说过“五岳储心胸,峥嵘出笔底”,这里的“五岳”当然不是单指五座名山,而是泛指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个艺术家只有具备宽广的胸怀,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并且用顽强的意志不倦的追求艺术的真谛,才能称之为“家”。缪雅心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心师造化,从不人云亦云,亦不盲目赶“潮流”、“追时髦”,这一点难能可贵。为了师法自然,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壮美河山,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如此,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蛰伏多年、大器晚成的缪雅心,才能看到在他的笔下不管是山泉奔涌还是云雾朦胧,春址融融还是秋风瑟瑟,他总是能将大自然万物的原生之意熔铸成个人独特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缪雅心为人笃厚,治学严谨,长期的笔墨生涯使他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求知欲强,却又坚忍不拔,恬淡自适,寂寞自甘。唯一渴望执着的是在艺术上的哪怕一点点精进。在当今这个“快餐”的时代,即使是“艺术家”们,也各显急功近利之技能:或以西画的形式来改变中国画,仿佛别开生面,实质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而非创造;或是把中国画仅仅作为笔墨的形式,一味标新立异,急于求成,却忘记了中国画笔墨之外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如“文无华而不远”,不管花样多异多新,都是泡沫。只是时鲜,难以恒久。就是在如此的环境中,缪雅心有着难得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理智与清醒。他常常反省自己,否定自己,正视不足,不断突破自己,去追求更高的境界。继续探索更为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和完善更趋时代感的表现手法。我相信,缪雅心的艺术必然能够成为中国画传统中的一环,承担起继承与发展的责任。
邢立宏 戊子仲秋于沽上平心堂灯下
此幅展出作品《雲嶺翠溪映紅橋》是根据2013年赴河南辉县太行山南麓郭亮村写生稿于今年创作,作品体现出师承及画家的审美特点。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