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鸡弄墨蕴朝晖 ——康柏林国画作品赏析(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大 成报道)康柏林,别署沐临,1964年生于天津蓟县,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83年至1985年,在天津蓟县师专从事美术教学。现为中国民族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瀚海书画院副院长、湄州祖庙书画院常务理事、天津印社社员,天津南开区美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
自幼受父亲——著名画家绿原(康新田)影响学习书画,以写意花鸟为主,兼习山水和书法篆刻,曾受到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杨德树先生精心指点。先后师从于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画报》总编辑王慧智,中国书协三届理事、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印社常务副社长、西泠印社资深评委顾志新,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张福义,篆刻家、书法家刘彦增和著名画家费超杰先生、蔡长奎先生。
2012、2013、2014年三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电视书画大赛,荣获三等奖,并参加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书画艺术发展研讨会;书法篆刻作品入选“拜访老子、拜访庄子提名展”;2013年出版个人作品集,《艺海一勺——康柏林国画作品集》。
闻鸡弄墨蕴朝晖 ——康柏林国画作品赏析
王炳学
康柏林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画家,每天黎明即起,在城市的喧嚣还在沉睡的时候,拿起画笔,悉心耕耘砚田。十几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这份执着令同道师友佩服。每天一上班,准能在微信上见到他的新作。或是色彩纷呈的牡丹月季,或者是奔腾的骏马。几乎是每日一画。
国画是美的艺术,在水墨生发中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陶冶净化人的心智,这也是国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大众喜爱的主要原因。
康柏林出生在蓟县美丽的盘山脚下。蓟县历史悠久,春秋为无终子国,隋为渔阳,唐封蓟州,为三津之屏障,有沽上后花园之称。三盘暮雨、蓟北雄关,山青树茂水长,钟灵毓秀。康柏林自幼得名山胜水之滋养,幼年时既随父亲——著名画家绿原先生学习书画,耳熏目染,从此痴迷丹青卅余载,披星戴月,不计晨昏,日日临池,寒暑无辍。
恢复高考第二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天津美术学校,为蓟县唯一录取考生,后负笈深造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画报社总编辑王慧智先生,得遇名师,又兼勤勉好学,功力日逮。梅兰竹菊、魏紫姚黄、藤蔓蜂雀,均藏于胸臆、纳于笔端,水墨交融、任情恣肆,笔墨飞动中愉心悦性。
康柏林的画很传统。30余年笔墨积淀,他长期沉浸传统经典,临摹、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品,奠定了深厚的传统功力。从其作品集中的作品和近期的创作看,守正抱清,植根传统是他艺术的最大特色。在当今画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大繁荣,随之而来的浮躁之气也不断上升。很多人总把创新挂在嘴边,在创作中,各种新材料、新工具、新画法层出不穷。诚然,不断创新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必然,但创新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一些书画家摈弃传统,牵强地将一些西方绘画元素硬揉进国画创作,最终画虎不成。有的功力不济却靠杂耍吸引人的眼球,成为笑谈。而康柏林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将手中的画笔牢牢扎根在传统沃土,不离不弃。因此,其作品更多了古雅、宁静、淡然、祥和之气。
其笔下花鸟藤萝,构图精心布排,疏密虚实恰到好处;造型准确生动,尽显笔下物象之生命意趣;设色雅俗共赏,浓淡相宜。荷之清雅、鱼之灵动,老干虬枝、新叶初藤,晨露暮雨、春华秋实,腕下生辉、色彩纷呈。读之赏心悦目,给人带来国画色彩美的享受。
康柏林虽然工作繁忙,但于绘事从不懈怠,每天中午操刀弄石,学习篆刻,让心情在印田盘桓;晚上则勤于读书,因为他深深懂得,书画离不开学养滋润,技法之外,在作品中更注重的应该是学识。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心无旁骛,稍有疑惑,既向老师诚恳求教,或与同道朋友探究,先后拜天津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顾志新为师学习书法、拜著名篆刻家张福义为师学习篆刻、拜著名画马名家蔡长奎为师学习画马,转易多师,虚心求教,溯其源而知其然,其对艺业的执着和痴迷令人赞叹。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笔墨驾驭能力,实现绘画的新突破。
甲午马年,万马奔腾神州大地。康柏林不断努力地向着书画艺术的高峰攀登,正如田盘山上中下三盘之盛,上盘之松、盘中之石、下盘之水,愈向上而景愈奇,书画艺术之妙恰似盘盘阶升而渐入佳境,一路风景,一路收获。读康柏林近期画作,感觉又有了新的提升和变化。笔墨更加洗练纯净,色彩更加雅致,构图更加精巧。每作一幅新画,他都会征求师友意见,不断调整,推陈出新,每一幅作品都会给人一种新意迭出的感觉。
工作、作画之余,康柏林热心公益事业和敬老助残活动,组织参与书画家慰问蓟县敬老院活动、参加区县及社区组织的书画助残活动、多次参加天津市和蓟县及北辰区书画赈灾义卖活动、重阳节书画敬老活动。
期待康柏林艺术之花开的更加绚烂多姿。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