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古为道文化艺术空间、感受古为道博物馆的魅力(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古风儿报道)己亥初秋,金风送爽。津门书画家王大成、天津文学艺术网高蕴辉、李盟,在民建收藏社社员吕健文陪同下走访了位于南开区白堤路的“古为道文化艺术空间”即“古为道·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城市生活的文化标签,值得每一个关心、热爱、生活于此的人用心品味细心解读。据此,近些年随着各地文商环境的逐步改善,热门的私人或民营博物馆以其独特的个性化风格和丰富的馆藏魅力,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赢得了一众眼光聚焦,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推开一扇博物馆的大门,仿佛就是推开一扇“历史之门”、“穿越之门”。古为道博物馆,原是南开科贸大楼顶层一处的四千平米的闲置空间。走进改造后的展厅,粗犷大方而不失典雅精致“工业风”扑面而来,丝丝凉意沁人心脾;而浓郁的欧洲古典风情与古老沧桑的亚州特色艺术展品区域界线分明而又协调统一于偌大展馆!行走踟蹰于古旧的水泥地面,触目可及的“老古董”仿若是隔世的哪个贵族遗老或老祖母曾经用过的手工雕花刻镂打磨过的家具,熟悉而陌生,亲切而恍惚!中西艺术的交相辉映,古今文化的延续交融,碰撞渗透出另一番魅力天地。一方古物一风雅,一件古董一传奇,穿梭于“JIE QU”各区域,移步易景,目不暇接:座椅、书桌、壁炉、挂钟、衣橱、屏风……或单独陈列或整体布置成体验模式。正襟危坐或舒适蜷缩于沙发一隅,品味“私人厨房”般精致中西佳肴;喝一杯手工研磨的浓咖啡;品一盏清淡的下午茶;对弈把玩黑白简约的围棋子,翻看一本泛黄的旧书;回旋耳畔的古典乐曲如流水般潺潺,时光在手中慢慢流淌着,空气中弥散着艺术的氤氲味道!每一个徜徉此处的人深切体味到,每一件器物传达出“传承百世,用心生活”的细微痕迹与意义。
馆长元永君向王大成介绍展馆情况
元永君馆长向吕健文、李盟介绍展品
李盟、高蕴辉、王大成交流观展感想
古为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几年来,致力于打造津城极具文化艺术氛围的欧洲生活一站式体验中心,陈列的富有艺术特色的古典家具,已经成为集鉴赏、研究、展览、售卖、交流、寄卖等服务于一体;同时兼具文化生活中心: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等西方艺术培训课程;文化服务中心将品酒咖啡、冷餐、艺术交流、摄影摄像等主题活动,旨在提升个人艺术生活品味,享受精致生活,增强审美趣味。
寄卖服务
非遗传承作品
非遗传承作品
非遗传承作品
博物馆是保藏人类发展和人类环境见证之场所!进一步开发文创产品是文化遗产走进当代生活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乘相因的珍贵文化资源。当和儒雅沉稳的馆长元永君先生谈到这个话题时,他不紧不慢的简短话语却透露着沉思、坚毅和自信!博物馆也致力于把“非遗”的传统技法和理论传授给孩子们,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非遗项目的传播者,从而夯实民族民间文化的根基。古为道博物馆作为非遗传承单位已与天大附中、二十五中学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时馆内设置手工制陶、珐琅彩、绘画、茶具、咖啡杯等教室和车间。这里也成为“天工开物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天津站”“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教学实训基地”“寻宝文物鉴定评估中心-天津站”“同太祥珐琅彩瓷培训基地”等。当然更值得称道的是中国馆藏,如镂空的九龙紫檀如意、明清家具、木匾额、碑刻、石臼等;国外回流的中国古董,比如辽金时期壁画,清朝早期缂丝,鸦片战争时期的石龙等,透露着主人一份情怀、一份执着、一份信念!
走进古为道博物馆,从两万件古代艺术藏品中洞见中西方文化的意蕴,倾听一篇古今诉说,来一次相约已久的奇遇,留下一分不舍的眷念。古为道博物馆为多元化的津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