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著名作家岩波《风雨毛乌素》得到国家教育部向中小学重点推荐(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2024年新年伊始,从中国文史出版社传来喜讯:我市著名作家岩波的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入选“2023国家教育部向中小学图书馆重点推荐书目”。获得“走进广大青少年之中”的殊荣,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共同期盼和共同骄傲。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本书的成功,几乎凝聚一个作家一生的心血。岩波早年做过粮食部门的专职“调研处长”,因工作关系,他对“粮食、人口、土地、生态”等互有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十分关注,并多有研究。早在1985年,他就曾帮助进城干部、天津市第一任粮食局长刘丕昌整理出版过回忆录《从事粮食工作的一生》,对建国前后的粮食生产、供给情况对比做过梳理。1996至1999年在天津市委党校读研期间撰写了论文《中外粮食政策比较及启示》,再次从宏观视角对国内外粮食问题予以观照,事后于2002年该文获得天津市委党校“研究生教育10周年毕业生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及若干全国专项奖。
中国的整体生态大约有30%左右的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部分地区土地沙化严重,国家18亿亩可耕地红线时刻受到威胁,这对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是个不容忽视的急迫问题。2014年岩波在中国作协和天津作协支持下,与著名摄影家高蕴辉一同亲赴毛乌素沙漠地区体验生活两个月,转年再赴毛乌素寻访,写出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记述治沙英雄石光银的一生,以典型人物的突出事迹讲述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此书出版后得到广泛好评,2021年得到再版,2022年被中宣部、农村农业部评为“中国农民喜爱的百部图书”之一。2021年国内中央大报《光明日报》邀请岩波撰写了石光银的报告文学《荒沙碱滩的征服者》并整版发表。
此前的2017年末,岩波接到天津作协的写作任务,用三年时间赴冀中农村调研并写作长篇小说《红星谱》(原计划是续写《红旗谱》),这部近50万字的长篇作品,于2021年1月经天津市委宣传部审查通过,由百花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几乎凝聚了岩波多年来对粮食、人口、土地、生态、农村政策的关注与思考,大胆构思和形象演绎,在力求公正、公允的前提下,对各时期的林林总总敢于抒发己见。是岩波文学生涯的重要见证。
2023年12月,治沙英雄石光银的所在县定边县的上属单位榆林市委按照国家“功勋办”的安排,要系统整理出版英模人物的口述史,又因为早先岩波与石光银建立了深厚感情和互信,于是石光银鼎力推荐岩波兼职帮忙编辑修订,继而作家岩波接到国内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邀请,协助其为“世界杰出林农奖”和“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编修口述史。目前,岩波已修订完成初步40万字的第一部书稿。多年来岩波主张继承中国“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和“经世致用”的优秀文化传统,不写言不由衷和无病呻吟的“空文”、“闲文”,而《风雨毛乌素》一书得到中宣部、农村农业部和教育部的青睐,走向广大农村和农民,走向中小学和广大青少年,是岩波文学追求的突出事例。祝福岩波和所有艺术家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