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观澜雅集--访古砚堂主程骞 (图)

IMG_20240110_162841_BURST1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高川报道) 文房四宝中,唯有砚独具存在。清朝乾隆爷在四库全书中为宫廷藏砚钦定了二十四卷西清砚谱,擅于“涂鸦”的这位皇帝竟也在砚台上几乎题铭了个遍,由此可见一斑! 砚是文雅之物,收藏的人很多,但能藏之,识之,翫之,赏之,文之,书之者,却少之又少。

   天津就有这么一位老师,藏砚数十年,又得祖辈遗传,工作之余更是佐以实物,深耕砚史,正所谓文人雅士,学以授道解惑。此人正名程骞,字观澜,祖籍山西临汾,自幼生活在五大道,斋号古砚堂,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会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程骞老师自幼蒙学,少时即从父习书,多年来一直在大学担任书法教学工作,擅长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并且一直从事书法史研究。又喜好文房碑帖,鉴赏研习,收藏之丰,箧笥满覆。

   癸卯岁尾,与张长勇、高蕴辉二位老师再访古砚堂。进入书房需穿过整面墙的藏书,其余所见,皆是砚也!右墙之上,挂有余明善夫子所题《书窠》二擘字;天窗里落下一束日光,书桌上的白毛毡格外显眼;墙角一摞宣纸屏条,满载墨香,悠悠袭来,好个闲雅之斋!

IMG_20240110_172346

IMG_20240110_161428

高川、程骞、高蕴辉畅聊砚史

   煮茶之闲,聊侃砚史;品茗之余,阔论赏别。

   期间说到古人书写用墨丸,放在石板上,加水,用石块研成墨汁,于是便取出一套汉代的砚板和研石。砚板石质为青,间有鱼籽,长方形,四浅足,研石方形覆斗,二者膏沁都非常深。《旧唐书》中载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曾云:“常论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  

微信图片_20240113113642

IMG_20240110_161754--

程骞、张长勇、高蕴辉品茗侃砚

微信图片_20240113113700

汉代的砚板

   又从玻璃罩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方砚,黑陶质地,圆形中空,布满白膏泥沁,上面砚池为辟雍形,底圈之上排坐十位佛陀,后面的佛龛撑起砚池,与其说是一方砚,不如形容为一件陶瓷雕塑。程骞老师说此砚的佛造像与云冈石窟风格极似,应为北魏早期之物。又取出另一砖形砚,上有鲜卑文化中的鱼鹿图腾,为同期砚存,亦是精致之作。韩愈在《瘗砚文》中云:“土乎成质,陶乎成器。”果乎其然!

微信图片_20240113113706

北魏早期之砚

IMG_20240110_163428

鱼鹿图腾砚

   方兴未艾,众人移至另一房间,进门便是并排的三组玻璃立柜,其中层层叠叠摆满了砚台。稍作站立,程骞老师便开始了专门讲解澄泥砚。有明确史料记载到乾隆年间,澄泥砚制作工艺便已失传,虽然宋朝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已经记录了澄泥砚的制作过程,但其中的丹药配方以及各家独传技艺至今也没能完整复原。程骞老师所藏的澄泥砚种类齐全,从泥陶开始到玫瑰紫、鳝鱼黄、胭脂红、蟹壳青、双色等等,可谓满目琳琅。其中有一块方形胭脂红,色稳沉着,光滑如玉,厚如重掌,十足的压手,算得上砚中极品。天津博物馆藏亦有一方胭脂红澄泥砚,因为珍贵,罕有展示,观者难得一见。程骞老师逐柜逐层地介绍着所藏之珍,绘声绘色地说道着砚之历史、年代特征、铭文涵义以及趣闻轶事。

IMG_5323

程骞、高蕴辉、张长勇赏砚

微信图片_20240113113703

微信图片_20240113113711

微信图片_20240113113750

微信图片_20240113113747

IMG_20240110_164234_BURST1

微信图片_20240113114213

微信图片_20240113113744

未标题-1

未标题-2

未标题-3

未标题-4

IMG_20240110_164349

IMG_20240110_164830

IMG_20240110_165311

IMG_20240110_165255

IMG_20240110_165857

   言者谆谆,听者淳淳。话匣一开,时光飞逝,转眼已是日暮。此行虽未能极数尽览,却已收获颇丰。砚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在实用的基础上,不断地垒积文化蕴涵,让闲居雅士赏翫不辍,让文人墨客倾心不已。就如程骞老师所藏的一方纪晓岚钟形砚,其后铭文有言:词客有灵,以此示翰墨因缘耶!

(高川 撰稿)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