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苑风采——董振涛先生略谈写生及其作品欣赏(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逄金艳/报道) 董 振 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书画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名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大写意画研究院画家,北京湖社画会顾问。
出版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董振涛》画集、《董振涛花鸟画集》、《董振涛花鸟画作品选集》、《中国名家墨迹•董振涛作品》、《董振涛欧洲十国行》速写集等。出版专著《艺海寻踪》、《艺林漫步》、《中国绘画研究》、《书法艺术研究》。
今年夏天去湘西,我的一个学生向我要一本《董振涛欧洲十国行》速写集,后来给了他。
而后,又有画友和学生跟我谈到关于写生一类的问题,今借贵载体,对于此话题略谈一二。
所谓写生,无非就是画家对着自然物象(景物、人物、静物)进行描绘。也是古人所云“搜尽奇峰打草稿”、“外师造化”等等。写生的方法不外乎速写、色彩、水墨等。
首先,写生必须是亲临现场,面对客观物象而画,绝对不能对着照片画!那不是“写生”是“写死”。那样出来的东西没有现场感,没有生气,呆板僵硬。一看画面便知是写生还是对着照片做“速写”。这是写生大忌!
如果是搞创作,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用相机搜集素材和资料都是可以的,勿容置疑。如果非告诉别人那是速写,就是自欺欺人了!
所谓的现场感,请看图中有三辆汽车的水粉写生。那是大约1981年,我在苏州东山写生,正好上影厂在那里拍《月亮湾的笑声》拍摄地点在村口,村外的路上停着的货车是发电车,左边是个发电的工作棚。其它两辆公交车是接送孩子们和群众演员的车。当时是中午画的,所以亮面都是冷光源,暗面和反光基本是暖光。还有那幅油画是当年带学生在大连写生画的。当时是早上九点多,之前下了点小雨。画面主体的欧式建筑(可能是大连图书馆),画的时候除了前面外,围了不少人!这样的画面按照照片是画不出来的!因为,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尤其是冷暖关系,以及所描绘物象微妙的色彩变化,是在照片中反映不出来的!
再则,色彩写生,尤其是水粉写生,从现场回来再作补充是不好办到的,反正我是办不到。因为它的颜色接不上!速写是可以的。我去过20多个国家30多次出国,每次出去都写生一批作品回来。有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是画不完的。所以开始画的时候,一定是抓主要的东西,如建筑和你所需表现的主体。那些树木花草,街上的汽车、行人都可以回来再加上去,基本不影响画面效果!写生时(速写)要根据时间长短,选择自己的表现形式。时间长可以画的具体些,这对后期的创作提供较详细的素材;时间短就稍微“速”一点。速写的概念被许多人误解,速写不等于快写。它是与创作相比较,较概括和提炼。速写不是比谁画得快!
然后,是基本功的训练。其实多画就是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但是必须要多思考,多借鉴。我看过一个朋友的“速写”,一看就是按照片画的,其中的建筑透视出现了很多问题。他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也无可厚非,他没学习过透视,所以只要画高的建筑如塔、楼阁等,都是要倒下来的!没学习过不要紧,要多像他人学习请教,也是学习,这就叫“善学”。善学者,要能够像古人、像现代人、像同道虚心地学习。不能将此挂在嘴边,更不能看谁的画都不行,只有自己的好!因此,他才会几十年如一日除了画面热闹了,其它没有多少进步!
画风景写生乃至创作,不懂得构图、透视等,就如同画人物不了解人体解剖结构,不知道人体的206块骨头,500多块肌肉之间的关系一样。即便是画古代人物,也不是光画个脑袋,下面拿袍子一盖就完了,是不行的!外行看不出来,内行人看的明明白白。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出版了一些连环画作品,最长的一本120页。如果没有在学校画过人体及平时的人物速写练习,是根本做不到的!
最后,再随便谈一点,不要拿速写当个小画种,不重视它,其实它更能体现出一名画家的基本功和审美情趣。所以在画到一定的程度时,也要追求其趣味性和韵致。画,无论什么画,没有味道就是图解!
东拉西扯地说了一些,不可能谈透!也不知道对之前与我谈写生问题的学生和朋友们有没有用?同时有谬误以及值得商榷的地方,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