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中国美协副主席刘万鸣评王其华作品(图)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031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大成报道)王其华,中国画花鸟画画家。1949年生于天津,别署伯牧。祖籍山东宁津。曾任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中国文促会海内外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美协會員,天津美协理事。美国华盛顿州中华美术家协会顾问。

     王其华博采众长,功底扎实、题材广泛。其作品曾于联合国总部、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保加利亚及我国香港、台湾展出,多次于美国纽约、西雅图、迈阿密举办个人画展。曾赴东南亚、欧美诸国进行艺术考察、交流。出版专著、画集三十余部。其大量作品及论文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及画册。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125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135

          亦妙亦趣之画——王其华先生画作之议

(中国美协副主席、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刘万鸣)

     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所提“六法论”,最初虽为人物画创作之准则,然历代中国山水、花鸟精品之作又无不以六法而昭然画史。故“六法论”也就成了批判中国画的标准,成了中国画家创作追求的最高法则。他们或全面继承或选择六法中其一求发展,开拓自己的创作道路,确定自己的作品风格。如强调“骨法用笔”者,体现画之强悍,画之纵横,强调“随类赋彩”者或体现画之优美或体现画之纤巧……天津师专艺术系主任王其华先生绘画风格的突出,就选择了六法中“随类赋彩”作为创作的理论根据而发展的。

    其华先生早年从事西画创作,打下了严格的造型基础,后来又从师于著名画家穆仲芹先生学习花鸟画,穆仲芹之画,具岭南之风,用色巧妙、优美,为画坛所赞,其华先生谦虚好学,深得其法。后来他又赴西南师大攻读研究生课程,师从著名画家苏葆桢先生。岭南,西南绘画风格的差异,并未给他带来创作的矛盾,相反地他把两派各自的长处相融相补,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岭南画派的巧妙、优美在他作品中有所体现,西南画风中的丰富、写实、雅俗也有所体现。然而其特点的融合体现,也正是画家对色彩认识运用的结晶。他用色虽以固有色为主,但决不拘泥于物象本身,他以主观的情感观察事物,又以主观的笔墨表现了事物,如他所绘《紫气东来》、《葡萄》色彩古雅,稳重之特点是其主观情感所至而成,非单纯造型固有色所至,这是画家深悟“随类赋彩”中“赋”字之缘由。即求得了色彩“意”的表述,他的写意色彩求“意”之表述,工笔画同样也求“意”的表述,如作品《南国情》、《翠竹红衣》、《知音》、《荷塘翠羽》、《玉雪春趣》等作品,用色多有意笔处,如寿带之色、翠羽之色、红衣之色,依附现实又似乎反叛现实,似是又非是,令人具有美感之享受,这一点也正体现了中国绘画创作的最高法则,绘画的似与不似论。

    其华先生早年从事西画创作,打下了严格的造型基础,后来又从师于著名画家穆仲芹先生学习花鸟画,穆仲芹之画,具岭南之风,用色巧妙、优美,为画坛所赞,其华先生谦虚好学,深得其法。后来他又赴西南师大攻读研究生课程,师从著名画家苏葆桢先生。岭南,西南绘画风格的差异,并未给他带来创作的矛盾,相反地他把两派各自的长处相融相补,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岭南画派的巧妙、优美在他作品中有所体现,西南画风中的丰富、写实、雅俗也有所体现。然而其特点的融合体现,也正是画家对色彩认识运用的结晶。他用色虽以固有色为主,但决不拘泥于物象本身,他以主观的情感观察事物,又以主观的笔墨表现了事物,如他所绘《紫气东来》、《葡萄》色彩古雅,稳重之特点是其主观情感所至而成,非单纯造型固有色所至,这是画家深悟“随类赋彩”中“赋”字之缘由。即求得了色彩“意”的表述,他的写意色彩求“意”之表述,工笔画同样也求“意”的表述,如作品《南国情》、《翠竹红衣》、《知音》、《荷塘翠羽》、《玉雪春趣》等作品,用色多有意笔处,如寿带之色、翠羽之色、红衣之色,依附现实又似乎反叛现实,似是又非是,令人具有美感之享受,这一点也正体现了中国绘画创作的最高法则,绘画的似与不似论。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155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219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231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242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249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300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319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344

微信图片_20240204091356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