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著名美术评论家评王其华作品(图)

 微信图片_20240209143652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大成报道) 王其华简介:王其华,中国画花鸟画画家。1949年生于天津,别署伯牧。祖籍山东宁津。曾任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中国文促会海内外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美协會員,天津美协理事。美国华盛顿州中华美术家协会顾问。

      王其华博采众长,功底扎实、题材广泛。其作品曾于联合国总部、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保加利亚及我国香港、台湾展出,多次于美国纽约、西雅图、迈阿密举办个人画展。曾赴东南亚、欧美诸国进行艺术考察、交流。出版专著、画集三十余部。其大量作品及论文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及画册。

微信图片_20240209143720


微信图片_20240209143742

             胸中瑰宝 笔底珠玑

                               ——王其华花鸟画读后  

       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坛呈现空前的繁荣兴旺的景象。最可喜的是人才的大量涌现,许多有才华的画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宽松祥和的社会大环境中迅速成长。笔者办刊物作编辑,多年来认识接触画家很多,即便如此仍然有孤陋寡闻之感,因为未曾谋面的画家还有很多。不久前友人送来花鸟画家王其华的画册资料,令我眼界一开,翻阅数遍深感其花鸟画颇有特色,尤其葡萄一题,独有心得,作品灿然可观。兹将日来读其画作种种感想简述于下。

      王其华生於1949年,原籍山东宁津,一直在天津读书、学画和工作,其间到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读研究生课程,再到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深造。现为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美术系主任、教授等职。不但事业有成,而且艺术上不断努力,多年勤于向学,转益多师,博採众长,功底相当扎实,画路也很宽阔,画名已经远播海内外,是一位值得认真关注的中年画家。

      众所周知,中国文人水墨画至晚清已渐入低谷,人物、山水相当衰疲。花鸟画则因海派的兴起开始了一段柳暗花明的历程。海派艺术的萌生与传播当然和近代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更由於西方文化的传入,逐渐给予民族文化以压力,令许多中国画家开始寻求新变之途。人们在任伯年、吴昌硕的艺术中可以极容易地找到为摆脱旧文人画的陈习而企图适应新兴的工商和市民阶层的需要和趣味的轨迹。吴昌硕受其前辈赵之谦、蒲华的影响,融金石於绘画,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到新高峰。任伯年则根源於民间画师,从任熊兄弟上溯华新罗、陈洪绶,同时巧妙吸收西法造型及水彩画法的直观生动性而独辟蹊径,在近代小写意花鸟画的领地中据至尊地位,影响巨大。海派花鸟画的兴盛可以称之为近代中国画一个亮点,影响及于南北。北方则以齐白石为代表,继吴昌硕之后统领画坛。花鸟画家们在此有限的天地中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如近代画家刘奎龄就是从郎世宁和西画中吸取造型技法融进中国画传统表现程式及追求情境的长处里成一家面目,于非闇则从宋画中摸索到断档千百年的重彩技法,为这种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的。还有一些画家则从西法写生中得到启发,与传统程式技巧与之或融合或嫁接,以开辟新途。总之,近代中国花鸟画的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花鸟画做为中国画独特的画科,受到西来文化冲击较少,不象人物、山水,会受西方写实的肖像人物画和风景画的比照对应。所以迄今为止,花鸟画保有的传统面貌和精神似乎更多些,事实证明这也并未出现为时代淘汰和消弱其为当代人民喜爱的严重危机。其次,花鸟画毕竟也应不断发展,包括题材、技法审美价值判断标准等方面。对于这方面的尝试和突破,理应采取欢迎的态度。当代画家王其华在花鸟画创作上的种种努力,在以上两方面都引人注意。

      王其华擅画葡萄,这种题材的表现也是近代花鸟画技法演进的一例。虽然葡萄这种植物非中国原生,但它传入很早,早在汉代即与其他作物前后传入东方,唐人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之句,可见当时葡萄酒的酿造都有了。但是画葡萄却很少见,记得徐渭有一幅水墨葡萄图,以诗句“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而著名。那是意笔之作,葡萄只是随意的墨点,不留意几乎是看不出来的。近代陆续有以葡萄入画者。八十年代以来老前辈中北有周怀民,南有苏葆桢,人称“周葡萄”“苏葡萄”很受群众喜爱,王其华在重庆西南师大读研究生就师从苏先生学过画葡萄,并进而在形神上更有完美的表现。就我个人看,王其华在画面意境的构筑上,葡萄造型的笔墨运用上都更富变化,更具画意,在画葡萄这一具体物象时不可回避的写实性的表现中,比前人更为趋雅而脱俗,其中为营造意境,谐调色彩等所做的努力,所付出的精力是可想而知的。他的葡萄所以画的好,和他对在这一门艺术上付出的辛劳和创意是分不开的。我读了他著的《葡萄画法》(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一书,深感他在学术上的深入严肃的态度和他在葡萄画方面所做的多方探索,从生物的葡萄到笔下的葡萄,从观察到写生,从写生到创作,从工具材质到意笔和工笔,层层解析,逐步深入,包罗广泛,不厌其烦,即可见他对此道研究的深入和别有会心,更可见做为美术教育家的王其华在此尽显其特有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良师的本领。

     王其华葡萄画得好,以我看是由于他把葡萄做为在花鸟画艺术的一部分去画,画面上葡萄可大可小可重可轻,枝叶穿插禽鸟配置,处置得宜。此前我也见过一些俗手的葡萄,竟把生鲜的美物画成了人工吹制的琉璃泡葡萄,光光亮亮了无意趣。雅与俗,高与下由此可见。

      王其华擅画葡萄却非仅专此道,我在前面说到他转益多师,博採众长,不仅是现代美术教育中西结合方法的受益者,更是新时期青年画家迅速成熟的一例。他早期受严格造型基本功训练,以西法为主,同时学习中国画,从穆仲芹先生受岭南画风影响,八十年代读研究生是在重庆西南师大美术系,向苏葆桢先生学习,画风中又吸收了四川花鸟绵密丰富参以装饰美的特点,其后再进天津美院,私淑孙奇其峰先生笔锋中又有简约苍厚之长处。他的花鸟属小写意,在形神兼备的要求下,堪称达到清新俊朗、美而不艳、雅俗共赏的境界。如《鸟语花香》画白绣球花丛中小鸟嬉戏,清新淡雅动静得宜,一派生机。此外,如《枇杷》、《秋风》等幅皆属佳构。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独特代表的中国画,据我个人的体会,是一种为成熟的观众所欣赏接受的成熟文化,所以我们看到许多画家晚年艺术更臻高峰,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和许多大家无不如此。我因此更寄望于王其华的今后,在艺术上会朝着更精深博大的目标,更富有民族特色更为人民喜爱的目标努力奋进不已。

                                                          孙克于京华寓斋                                                      

微信图片_20240209143749

微信图片_20240209143757

微信图片_20240209143803


微信图片_20240209143810


微信图片_20240209143816


微信图片_20240209143728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