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笔刀劲骏 心手相应 ——记书法篆刻家 赵光(图)

1708324972d0cb49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赵光,字伯弢,号勿佞,1961年生人。从师学者书法篆刻大家龚望、冯星伯。国家艺术系列一级(正高级)职称。 

  艺术作品曾入编数十部辞书、作品集。入展各级展览并获金奖、一等奖等奖项。多年来,他在刊物上发表作品近千余幅。为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佛教寺院等诸多知名单位镌石、制馆印、藏书印、三宝印并书楹联碑额。出版有《赵光书法篆刻集》。

  习书初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隶追《曹全》、《张迁》、《礼器》、《封龙山》、《石门颂》诸碑刻。篆宗秦刻石,后法清人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徐三庚。篆刻力追秦汉,融入赵之谦、吴让之、徐三庚、黄牧甫、王福庵印风。

  曾在部分大专院校及荣宝斋讲授《汉字演变》、《隶书碑帖的风格和特点》、《楷书间架结构》、《篆书技法》、《邓石如篆书风格》、《赵之谦篆书特点》、《吴让之篆书》、《习书要义》、《篆刻讲座》、《书画作品钤印讲座》等课程。

笔刀劲骏 心手相应 ——记书法篆刻家 赵光(伯弢)

章用秀

  书法篆刻是中国的国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从古至今,世界上几千种文字仅止于记事传言,唯有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特别高深的艺术。而篆刻又以其独有的文字艺术特征和风采,将书法艺术推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篆刻,是篆与刻的结合。篆是书法,刻为镌刻。篆在先,刻在后。篆不佳,刻再佳则失其本;篆大佳,刻不佳则失其趣。书法家不会、不精镌刻的并非鲜见,然赵光先生两者皆备,篆、刻俱佳,是为全才。

一、成就超凡  业绩显赫

  赵光,字伯弢,号勿佞,1961年生于天津。从师学者书法篆刻大家龚望、冯星伯。国家艺术系列一级(正高级)职称。

  他的艺术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篆刻家辞典》、《中国摄影家全集》等数十部辞书、作品集。入展各级展览并获金奖、一等奖等奖项。多年来,他在刊物上发表作品近千幅。为各地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佛教寺庙等诸多知名单位制馆印、藏书印、三宝印并书楹联碑额。2018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本版《赵光书法篆刻集》。

004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

0005 楷书对联

楷书对联

003隶书  李白《横江词》之一

隶书  李白《横江词》之一

01昆明大观楼联

昆明大观楼联

02 苏轼词《浣溪沙·自适》

 苏轼词《浣溪沙·自适》

二、笔刀劲骏  心手相应

  赵光习书初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隶追《曹全》、《张迁》、《礼器》、《封龙山》、《石门颂》诸碑刻。篆宗秦刻石,后法清人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徐三庚。其隶书外柔内刚,笔势雄健,苍劲迤逦,奔逸超纵。其楷书率真自如,遒美健秀,委婉含蓄,韵致超逸,以欧为体兼有柳、颜、赵之神韵。

  篆书用笔遒劲、流畅,线条有筋骨而具弹性,结体较秦诸刻石为颀长而显飘逸,魏碑隶书笔意融于其中,其字多上紧下松,内密外疏,笔墨沉凝,一丝不苟,既遒劲纯古又显得法度谨严。豪健沉着,浑厚舒如,凝重中蕴飞动,朴茂间见含蓄,那遒美劲健的笔势、疏朗雅静的字态、从容平和的气息,总能给人以美的力量和无穷的享受。

  赵光的篆刻力追秦汉,并吸收清代赵之谦的浑厚与韵律,有藏有露,动静结合,师古不泥,师人不奴,师心涤俗,变通演化,充满金石之气,且深得姿、势二字。姿者,形也;势者,气也,姿生势出而得其趣。字少简而不单,字多活而不乱,其字欹而不倒,圆而不滑,正而不呆,方而不板,常以疏求密,以虚求实,尤其是多字印,能做到多而不杂,繁而不芜。尤对细朱文印有独到的见解和创见,其潜心研习、循古通今,成为刻制细朱文印的一位名家高手。他的细朱文印篆刻技法继承清代篆刻宗师邓石如“印从书出”的传统,发挥篆书之长,吸取清吴让之、徐三庚的婉转流畅,参以清黄牧甫、王福庵的清秀妍美。印文线条处处给人以内蕴弹力之感,虽笔画纤细,但绵里藏针,细而不弱。其印布局奇巧,架构神来。在字与字相邻、字与边之间,均互相连接。穿插的风致、疏密的节奏,错综而有条理,和谐而富于韵律,这一切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于印面之中,令人叹为观止。

  超群的艺术功力和业绩,使赵光名声大躁,成为我市一位饶有成就的书法篆刻家。

006吴玉如全集

吴玉如全集

007传承--龚望弟子珍藏先师遗墨展纪念

传承--龚望弟子珍藏先师遗墨展纪念

008龚望临汉隶四种

龚望临汉隶四种

009龚望书迹

龚望书迹

010 心迹双清--龚望先生学术讨论会

心迹双清--龚望先生学术讨论会

三、精诚学艺  磊落做人

  赵光书法篆刻有如此的功力和造诣,皆由他勤学苦练、锲而不舍,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能是天分使然。1982年,经朋友引荐,他带着自己的习作,登门拜谒了仰慕已久的津门书法、篆刻、鉴赏大师龚望先生。龚老对赵光的作品较为赞赏,认称孺子可教,前途无量。赵光向先生提出拜师之愿,龚老欣然应允,当即收为入室弟子。这种一对一、面对面的指教让他受益匪浅。一次,龚老偶于《天津日报》见到赵光为“百科之窗”刊头小篆题字,异常兴奋,并将其书课小篆集册在弟子中传阅。为了让赵光有更广阔的学艺空间,其间龚老又介绍他拜天津书法篆刻大家冯星伯先生为师。同时得到两位大师的教诲,使赵光如虎添翼,印艺精进。

  他依循先生关于“七分写,三分刻”、“学篆刻先学篆字”和“先过篆书关,再进篆刻门”的点拨,潜心研习小篆。反复临习《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碑》、《石门颂》等传世名帖。遍临邓石如《弟子职》、赵之谦《说文解字叙》及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吴大澂诸家篆书。同时坚持临摩古玺、汉印数百方。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拓宽艺术视野,每日翻读《四书》、《说文解字》,颇受教益。

  赵光遵循龚望先生“学艺先学做人”的教导,秉承“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从艺”的座右铭,严格规范自己。他坚持不张扬,不飘浮,静心学书,专心篆刻。他坚持淡泊名利,不屑媚俗,正言行,务实事。他坚持大公无私,以技艺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数十次为如大兴安岭火灾、玉树暴风雪灾、非典、南方雨雪冰冻和洪灾、汶川地震等抗险救灾和贫困学生助学等义卖书法篆刻作品。他数十次参加文化慰问企业、机关、社区、公安和武警部队活动。 

011 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013 天津教育出版社制

天津教育出版社制

014 网格之石

网格之石

015 从租界到风情区

从租界到风情区

012 天津市体育博物馆

天津市体育博物馆

  赵光既是书法家、篆刻家,也是远近闻名的摄影家、艺术的多面手。他曾对笔者说:“德行、文化修养乃从艺之本。”笔者认为,这正是赵光在书法篆刻艺术上获得成功的关键。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