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焦俊华教授2020年编著《中国古塔》选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 编者按;我们最近采访了九十三岁高龄的著名焦墨山水画家焦俊华老先生,我们被焦老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今天我们把 焦俊华教授2020年编著《中国古塔》的部分资料展现在此,供后学者从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127

封面题字:严丽川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148

孙其峰题

                 为焦俊华《中国之塔》作序

     古刹宝塔、高耸入云,俯瞰中华大地,阅尽千古沧桑;取木、石、铜、铁、物材,穷造化之妙,夺天工之巧,荟萃民族建筑艺术精华,为国之重宝、文物奇珍。 塔,梵文STVPA,中文译作窣堵坡,塔婆,浮图等;原本是为了供藏释迦牟尼遗骨而造的纪念性建筑。我国自东汉首建白马寺方形木塔,相沿至今,塔与亭、台、楼、阁相映生辉,洋洋大观,造型样式迭迭翻新。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智慧和辛劳、兴建众多宝塔、装点大好河山,成为园林名胜、自然景观的重要组合部分。久而久之,在人民的心目中、塔的宗教意味日趋淡化,约定俗成、巍巍古塔被视作崇尚道德情操、善与美的象征;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九级浮图”其真义当在于此。

      十年浩劫,史无前例的文化大破坏,比比宗教殿堂被夷为平地;然而,多处寺毁塔存,堪称奇迹。或许是由于塔的自身太巨大了,太坚固了,建之不易,毁之亦难,竟然在“大破”之余,犹能豁冤,善哉!幸哉!

      八十年代,躬逢盛世,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保护,千年宝塔、重放异彩,中外游人,一睹为快。犹有爱塔画塔者,当推焦俊华先生,皤然皓首、仍负笈远游,遍访名山大川,前后持续九年,行程十万里,每遇名塔,则物我两忘,留连不返,常常奋笔作画,饮食俱废,风雨无阻。画各式名塔近百幅,并分别对其建筑年代、历史沿革、艺术特色、轶闻趣事等等,-详加采集记录,图文并茂,汇成一部中国宝塔画谱。天道酬勤,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画家忠于艺术,持之以恒的精神,着实可敬可佩。

现经作者自选画塔精品七十余幅,集印成册,以飨读者,为人民奉献了一份前所未曾提供的精神美食和宝贵的文物资料。幸莫大焉!善莫大焉!

      秦征一九八五年十一月(秦征: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任,天津美协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漫谈中国古塔一一焦俊华

     多年来我到祖国各地进行名胜古迹写生。顺便画了一些古塔。于1980年选写生稿70余幅,以《中国之塔》为题,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来又经常外出,再画古塔30余幅,由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之大,古塔之多,还有许多古塔未能涉足描绘,实感憾事。今将所绘的古塔和所了解到的有关古塔的历史、构造、类别、作用等概况作以简单的介绍。

       塔原本起源于印度,梵文称STVPA,中文译作窣堵波,塔婆,浮图等。当时建塔是为了埋葬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佛经上说释迦摩尼死后,尸体火化后出现了各色晶莹的珠子,这种珠子和遗骨、毛发、牙齿都叫舍利。其中一部分传到各国。随着佛教的发展,塔成了纪念性的建筑。以埋葬当地寺庙的主持和尚和高僧的舍利而建,舍利都埋在塔底下的地宫中。

      塔自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传说东汉明帝遣使蔡愔、蔡景二人赴西域求佛法,在月氏遇到自印度来的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僧,便迎来中国,当时用白马驮经卷回到洛阳,次年在洛阳建寺院称白马寺。寺主要建筑就是一座高大的方形木塔,建在寺的中心位置,四周廊房环绕。自汉代到隋代的寺院都以塔为主,自唐代起寺院的建筑以殿堂为主,在寺后或寺旁建塔。随着佛教的发展,各地都建起了佛教寺院,塔已成为寺院的主要建筑。塔与我国的亭、台、楼、阁相结合,创造出多种形式的塔。当时没有起重设备,甚至连石灰还没有使用,多用糯米浆和胶泥灌缝。修建那么高大的塔实在不容易,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起初建塔多以木料为主,木料容易被雷电击毁或失火,以后逐渐以石、砖、铁、陶等材料所代替。据说在东京汴梁所建木塔屡遭毁坏,皇帝说:“你不能建铁的吗?”因塔体高大建铁塔实在不易,所以就用铁色琉璃砖瓦建成一座塔,远望之如同铁的一样,故叫“铁塔”,开封铁塔实为铁色琉璃塔。

      塔的结构类型大体相同,塔的地下有地宫,前面说到了就是存放高僧舍利的。地宫上面就是塔基,塔基多为石料和特制的砖所筑,塔基上为塔身,塔身平面普遍为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最多者为十二面(河南登丰嵩岳寺塔)。另有亚字形塔(宁夏银川海宝塔)。塔身上为塔刹座,座上为塔刹,塔刹很漂亮,但时间长了容易毁坏,塔体高大修补不易,于是多用塔刹座代替塔刹。(如图) 

      塔由一层到十三层,十三层塔最多,俗语说:“玲珑宝塔一十三层”。塔层多用奇数,河北涿州北塔八角六层用了偶数。塔层最多者为云南大理千寻塔十六层。最高的塔为河北定州料敌塔高84.2米。最小的塔为太原晋祠张郎塔,高不足两米。

     塔原本为佛教所建,后来道教也建有塔,各民族结合本族建筑形式也建了些民族塔。各地还建了些与佛教无关的塔,如文峰塔、报恩塔、纪念塔、登山塔、点景塔、观景塔等。

       本册所介绍的塔均为地面上所建之塔,至于出土的陶塔、石塔、宫廷内存放的金塔、石窟内雕刻的塔等,不在所谈之内。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158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204

     一、塔的建筑类型

      塔传入我国,与我国楼、台、亭、阁相结合,创造出各种类型的塔:如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花塔、综合式等。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211

  上海龙华塔龙华寺在上海市西南,与市区毗邻。相传龙华寺和龙华塔创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但据文献记载,它创建的年代是在五代至北宋年间。

     龙华寺塔为典型的阁楼式,七层八角形,高40.4米。飞檐高翘,曲栏重叠,姿态雄伟,登塔可饱览浦江风光。

     每年阳春三月,龙华桃花盛开,上海市民有三月三看桃花的传统,前来赏花者络绎不绝。真是“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219

      南昌绳金塔该塔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公元904年-907年),相传建塔时得一铁函,内装金绳四匝,古剑三把,金瓶舍利三百余颗,故称“绳金塔”。塔为阁楼式,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重建。此塔鎏金葫芦型塔刹,金光透亮,塔身朱栏青瓦,黑角静墙,古朴华丽。塔高50.86米,七层八面(明七暗八)每层均有四门通回廊,可攀登而上,观望南昌景色。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226

  登封嵩岳寺塔嵩岳寺在河南省登封市北四公里处,中岳嵩山脚下。寺内有密檐式一座大塔。又名大塔寺。塔高40多米,共有十五层,分十二面,造型羊观 此塔建干北魏 大忧。此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五二0年),是我国最早建筑的砖塔,因当时没有石灰,塔全身用黄泥和糯米浆灌缝。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但仍很坚固,巍然屹立于崇山峻岭之中,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236

  西安小雁塔小雁塔在西安市南门外。是我国唐代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它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称小雁塔。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荐福寺的佛塔。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六八四年),唐高宗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寿”而建造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公元七0七年一-七一0年)。塔有十五层,塔顶震毁,现高43.3米,塔身平面呈正方形,塔壁不设柱额,砖砌密檐,并呈现出秀丽舒畅的轮廓线,它与云南大理千寻塔造型相同。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243

      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山东省历城县柳埠镇东南有神通寺。寺前山口有四门塔。该塔创建于东魏武定二年(公元五四四年)。一九七二年大修时发现塔顶拱板上刻有“大业七年造”字样,确知为隋大业七年(公元六一年)建造。

     四门塔建造结构简洁,外貌端庄浑厚,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亭阁式石塔。塔高15.04米。塔内存有东魏武定二年造像,保存完好,这些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和雕刻艺术方面的成就,以及佛教史均有重要价值。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250

     运城泛舟禅师塔

     山西省运城市西北五公里大渠乡曲村,村南原有报国寺,寺早年己毁,只存一座泛舟禅师古塔。泛舟为唐代报国寺禅师,圆寂后筑塔祀之。塔铭载:该塔建于唐代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为节度使曲环建造。塔为圆形亭阁式,通高10米,塔身有素腰须弥座,砖雕壶门用隔柱相间,塔中空,南面有门,塔檐逐层迭涩而成,两层山花蕉叶与覆钵之上为宝殊塔刹,造型古朴,为国内圆形古塔的范例。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259

     北京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位于北京阜城门内大街路北,寺内有白塔。因塔通体为白色,故该寺又称“白塔寺”。寺建于元代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称“大圣寿方安寺”,明代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改为妙应寺。

     白塔建在高九米的须弥座上,塔高50.9米。它是由著名的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奉敕督建的(据说山西五台山白塔亦为阿尼哥指导修建)。故白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尼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象征。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308

  五台山白塔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方。因山有五台,其势巍然,故日“五台山”。它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合称为我国佛教的名山。石怀镇是五台山寺庙集中之地。这里群山环绕,百溪合流,是清幽凉爽的避暑胜地。敕建护国大塔院寺,有一座高二十一丈的覆钵式白塔。塔颈至塔顶约七丈有余,塔刹是一只风磨铜大宝瓶,在红日映照下,金光灿灿,耀人眼目。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316

     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北京市西郊有大正觉寺,建于明成化九年(公元一四七三年)。因在金刚宝座上建有五座小石塔。因而,该寺又称五塔寺。五座小塔均为方形,另有一座琉璃罩亭,此塔系依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所建造。宝座四方均雕刻许多佛龛,每龛有佛一尊,座下方雕刻着不同形式的图案花纹,为研究我国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金刚宝座塔的形式虽近似印度建筑,但结构和雕刻手法,则具有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是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性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324

  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域塔西黄寺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西北方,建于清顺治九年(公元一六五二年),是为西藏达赖和班禅喇嘛来京准备的住处。乾隆四十五年(公元班禅江件六世由藏来京为皇帝祝寿,不幸于当年十一月病逝。两年后,送他的舍利金龛回藏,并在西黄寺他住过的楼前,建筑了班禅六世衣冠石塔,称清净化域塔。塔建筑在高3米的石台基上。主塔高15米,覆钵式塔身上有佛龛,内有三世佛,龛旁分雕八个菩萨,塔饰以金顶。四角各建经憧一座。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332

     房山万佛堂花塔

     万佛堂在北京市房山县磁家务村云蒙山南麓,堂内三壁满布唐代大历年间石浮雕佛像数十块,上刻“万佛法会图”。雕刻精美,姿态生动。原有三座大殿已毁于战火。在万佛堂后面小山岗上,有砖筑华塔一座,华塔即花塔,塔身密布佛龛、佛像、动物等砖刻,结构繁复,变化多端,望之若花束,故称花塔。塔建于辽代,塔上有“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等题记。是我国古塔建筑艺术库里的珍品之一。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342

     正定广惠寺花塔

     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南门里,原有广惠寺,寺内有花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金、明、清代均曾修葺。此塔造型别致,结构繁复,装饰华丽,故称化给。塔弟一层平面八角形,原在塔四个正面各加一座六面单层大套室,俗称小塔,小塔早己毁掉,大塔已不是原来面貌。现塔身较瘦小,第一、二三层为八角形,第三层以上为圆锥形,上雕虎、豹、狮、象、龙各种动物及佛像。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351

     蓟县白塔

     天津市蓟县城内西南隅有座巍峨古塔一白塔。塔始建于辽代,明、清均有修葺。通高三十点六米,石基砖身,仿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在每面转角处有重层小塔,饰宝盖、莲花。塔身之上出三层砖檐,檐角系铜铎,塔上端是喇嘛塔式圆肚体,再上是十三天和铜刹。造型独特,这在我国古塔中可称为研究塔形的综合式范例。古诗有“金锋平挂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359

     哈尔滨极乐寺普同塔

     极乐寺为黑龙江省最大的佛教寺院。它座落在哈尔滨市南岗东大直街。公元一九二四年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四十四传弟子所建。分主院、东、西跨院三部分。占地二万六千平方米,主院有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等建筑。

     东跨院有普同塔,造型别致,砖制斗拱,上为三层,下为覆钵式圆柱体,设计精巧。此塔为放置众亡僧骨灰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407

     长清灵岩寺塔林

     山东长清县灵岩寺有规模宏大的墓堵林。自唐至清灵岩寺历代住持高僧的墓塔167座,其形态多样,造型优美,数量之多仅次干嵩山少林寺墓塔林。灵岩寺墓塔多为石塔,雕刻极精工。其中最大的慧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为一重檐单层石塔,高5.3米。塔身南面辟券门,门上雕狮头、飞天、武士等图像。塔林另有志铭古碑81通。

微信图片_20240428093416

     嵩山少林寺塔林

     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是驰名国内外的一所佛教寺院,因为寺院修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西面不远的山坡上规模宏大的塔林。塔林是历代和尚的坟墓,上层寺僧们园寂以后,把骨灰或尸骨葬于塔下。现存自唐贞元七年(公元七九一年)至清嘉庆八年(公元二八0三年)之间的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的砖、石墓塔二百二十座。塔多为一至七级,高度在15米以下,造型多样。

微信图片_20240312101905

   焦俊华,1932年生,河北赵县人。195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顾问、天津湖社画会顾问。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