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展讯 】 香洲夏瑞——扇面扇骨扇坠扇艺文化展将在水上公园水香洲开幕(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香洲夏瑞”扇面扇骨扇坠扇艺文化展即将于2024年5月18日(本周六)上午在水上公园水香洲展出:

津门五家百扇书画(刘正恽 曾昭国 萧惠珠 姜维群 朱兆煜)

北派文人治扇(刘宇及弟子唐文权 曹晓明 刘颉 吕欣慰 王洁 曾晖 再传弟子曹钰)

扇坠扇艺文化(刘毅)

动线

001

一扇在手,儒雅自有

作者:姜维群

立夏过了,炎热接踵而至,然而天津有一个清凉静净的去处,知道吗?就是水上公园水香洲。

时令从不爽约,天津炎夏总是把春天挤对得一闪而过,然此时天津水上公园水香洲,飘来阵阵清泠泠的风,18日(本周六)在这里举办的“香洲夏瑞”扇面扇骨专题夏展,不啻文化清流,淌入观者心田;扇面扇骨专题夏展,恰犹怀袖雅扇,为我们摇来清凉一夏。

002

水香洲这个地方从清代就是文人雅士的避暑之地,据《水香洲酬唱集序》记载:“水香洲在津沽南开”,就是现在水上公园这个地方,名字沿用至今。由于天津没有可以登临的高地,有人发现在南开这个地方有水可玩,于是有人“凿洼以为阜,通流以为渠”,弄成了一块临水的陆地,取名水香洲,就是现今这个地方。

有水则生凉,凉则消暑而引人至,人至则风景生焉。百余年前这里文士雅集,将一个“水香洲”歌吟唱和得风生水起,给百年后的我们留下诸多金句美文佳话。

于是百年前水香洲文化赓续了今夏的专题扇展——“香洲夏瑞”。

003

当手机取代了BB机,当空调跑赢了电风扇,BB 机消亡了,然而空调电风扇并没有把折扇团扇蒲扇“消灭”,反之,小小的掌中折扇成为许多年轻人掌中的珍玩,为什么?

004

一扇在手,儒雅自有。

扇子已有千年历史,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红火了几百年,其虽长不盈尺宽不过寸,然而它几乎集纳了知识文化、艺术工艺的全部,凝聚了书画家、文人工匠的大才华大智慧,之所以受到如此的追捧热炒,因为折扇是雅致的外象,内核是平和的文心。

雅致文心展示出来折扇的一个文化链条,链接起扇面扇骨扇坠等等一个系列,当然折扇的主体是扇面。此次展览津门五家的百余扇面,可谓满目琳琅精彩盈门,工笔花鸟画家刘正恽先生,从师梁崎、许麟庐两大师,扇面清新淡雅,墨彩双丽;山水画家曾昭国先生,山水画全方位展示,他以为“绘画他人求创新,我独守古意”,让观者看到扇画传统功力魅力所在;几十年前,萧惠珠投王叔晖女先生门下专攻工笔仕女,腕底清泠静雅,帧帧扇面都是无上清凉天上人间;文化学者姜维群,以拓代画,寻找案头的文气金石气,得一家之乐;书法家朱兆煜以精到的小楷告诉今,折扇是怀袖雅物,馆阁体台阁体是当代人高不可及的精美,扇面必须具备近距离观赏的精致。

005

扇无骨而不摇,扇面与扇骨就是舟与楫的关系,扇摇而生风,楫摇而船行。中国北派扇骨大师刘宇先生偕弟子唐文权、曹晓明、刘颉、吕欣慰、王洁、曾晖以及第三代传人曹珏等,不仅复古而且创新,把扇骨的工艺做到极致,不仅名扬大江南北,尤为难得的是承袭北派文人扇骨法度,使非遗传统工艺流传有序光大出新。

“镂彩摛文炫辞做玩”,不唯扇面扇骨之精,刘毅先生以巧思妙手探索扇坠、扇箍之作。扇坠自明清以来时兴几度,有竹木牙角、蜜蜡玛瑙诸材质,于今补当下折扇团扇之扇坠空白,让扇文化不作阙如之叹也。

006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此次展览借藏家之珍,将清代、民国具有代表性折扇团扇和老扇骨以助展,今古同陈,新老齐耀,更有扇盒、扇匣、扇箱展出以助展览阵仗。

相信这样整齐完美的阵仗,您暑中观展快乐,盛夏必有斩获。

008

刘毅先生制作的扇坠

(刊于2024年5月15日《中老年时报》副刊)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