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成欣画展”系列报道——黄桂元先生:每幅扇面都是微缩世界(图五)

1716771358a1e632

著名文学评论家、天津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黄桂元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日前,“成欣画展”暨王大成、董欣妍扇面展圆满成功举办。现场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纷纷各抒己见对师徒二人的画作做了精彩点评,令人意犹未尽。应大家的要求,也为了总结回顾成欣画展,从即日起天津文学艺术网将会陆续刊发12位名家撰写的画评,以鄉读者。

本期刊发的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天津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黄桂元先生撰写的画评。

微信图片_20210630114027

每幅扇面都是微缩世界

黄桂元

生活纷纭万状,决定性因素是人自身。认识人,是一门学问。仅从某件事,某次交往,某个场景,就得出对某人的结论,很容易失之片面,流于皮相,类似于盲人摸象。

我与董欣妍的接触,除了稿件来往,大多是场面之交。印象比较深的,是她的笑容。那笑容阳光般播撒在四处,朴素无华,落落大方,不矜持,不做作,不遮掩,不设防,不刻意,满脸写着真诚与快乐。次数多了,也就熟悉了她的标配笑容。不过,同时也隐隐觉出,那笑容虽带有编辑职业的礼貌色彩,但似乎并非那么简单。哪里不简单?又说不出来。

不错,董欣妍是一个谦和、敬业的职场编辑,激情昂扬,乐于助人。过去的年代,有本事的编辑也被称为报人,眼光老道,嗅觉敏感,通识和判断力样样都有,不是谁都能干的。董欣妍大抵如此,同时,她的笔头也勤,著文、写序、出书,行云流水,井然有序。

她还是风尘仆仆、不知疲倦的“文化活动家”,有如蜜蜂般辛劳,行踪忙碌,出没不定。并非她喜欢周旋,那些圈子不尽相同,资源丰富,林林总总,藏龙卧虎,流光溢彩,只要与报纸栏目相关,“鸿儒”与“白丁”皆可来往,此外,也不乏相互砥砺前行的师生同道。

忽一日,得到她近期将与著名画家王大成联袂办画展、出画册的消息,这阵仗让我愣住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董欣妍何时学会画画?有无“童子功”的学画经历?追问这个谜团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画展的品质怎样?接下来,目睹魔幻般冒出来的百十幅扇面,我承认有一刻自己小有恍惚,她的笑容在我心里早已先入为主,而就在那一刻,却生出几分陌生,几分模糊,几分神秘,几分遥远,还仿佛多了一点点“蒙娜丽莎”的意味。

端详着一幅幅画面,我实在找不出董欣妍在任何微细的地方,与我看到和想象的画家有什么“形似”或“神似”的吻合之处。渐渐的,从那些小小扇面,我读出了她笑容里的自信、执著、笃定,还有逐渐清晰的个人辨识度。很显然,这个世界,大凡善于把异态变成常态的人,做什么事,撒什么“欢儿”,都不能说是意外。

从外行的角度观察,画家王大成擅长于艺术感性的渲染与想象力的自由挥洒,董欣妍则更多地赋予画面人文寓意与美学元素,由此突破了具体画法的技艺层面,而形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独有况味和意境,每幅扇面都是微缩的世界,都能激活不同的解读与诠释。

44、2024

43、2024

62、《一叶扁舟风波里》_看图王

40、2024

《野趣》的构图貌似简单,却有着难以言尽的深味。生机无限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大美自然和大千世界皆在其间。《港湾》是人类栖息的家园,表征了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依偎。千姿万态、各有意趣的扇面,描摹、传递和突显了两种符号,一是高蹈的审美境界,一是诗性的物我合一,意象婉转,恣意蓬勃,恒久生辉。

董欣妍活出了可用“惊艳”形容的独特性,未必高蹈,未必怪诞,却于芸芸众生中“别无分店”。这种自由放飞的活法,源于天性,教科书里没有,父母与老师也教不会。她还年轻,剩余精力源源不断,天地宽阔,策马无疆,未来将会释放怎样的潜藏,可以拭目以待。

(作者系著名评论家)

点击链接 继续欣赏

“成欣画展”系列报道——杨振关主任:百尺杆头 更进一步(图四)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