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唯美风吟月 缥缈蓄幽邃》----记美女画家李悦的赋彩清灵

2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大成报道)  与美女画家李悦的相识,还是在一次天津湖社举办的画展之上。那天,我与天津著名山水画家姬俊尧先生在观画时,无意间走到李悦老师的扇画面前,一幅幅精美的扇面画作。令我和姬先生不尽顿足观望,那清新典雅的绘画风格,那古典与现代的色墨结合,那现实与浪漫的绘画技巧,无不使观者感到大自然的鲜活,感到生命绽放的气息。我和姬先生同时感到,这一定是一位传统绘画基础扎实,    极具有赋彩能力和造型功力的画家。“二位老师,这是我画的”。这时“画”前一位个头高挑,衣着秀美的姑娘告诉我们。只见这位姑娘,乌发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看就灵气十足。“真棒”我和姬老师同时竖起大拇指。“哪里,哪里。我叫李悦。绘画圈里一位小学生“。李悦老师谦虚的说。姬先生对李悦老师的画作大加赞扬,他说:“李悦的画作品格较高,轻盈且有张力,令人过目不忘,艺术造诣很有潜力”。当时我与李悦老师相互加了微信,我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为这位美女画家写一篇艺术评论。时间过得真快,转瞬又是一年了。前几天收到李悦老师发来的几幅新的画作,看后颇有感触,即提笔为李悦老师这几篇画作抒发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微信图片_20240811090138

李悦老师与本文作者王本平合影

      李悦老师师从著名工笔画家李燕华先生。李燕华先生作画运笔钧勒挺健劲朗,刚柔相济,不露女儿腔,无纵横使转气,具有男性阳刚之拙意。其绘画作品题材丰富,格调高雅,师法造化,清丽动人。李悦老师继承了恩师这中国传统绘画之精要,而且在总的格调中更具现代绘画应有之素质。在恩师的教诲下她一步一台阶,一日一进取,积日月磨砺,终成就起工笔之才华。后硕士研究生,师从导师刘新华先生,刘先生有着日本留学的基础,故教诲李悦老师:“中国画的做法是开始要你守规矩,按照程式化来。一笔一画都要记下来,打好基础,有一个高的起点。然而在非常熟练掌握这些规律之后,画画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再打破常规。回到自由自主自我上来”。笔者认为:这个就很厉害了!他促使了李悦老师在绘画的起点上又高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如今李悦老师的工笔画品质,功成笔法精致,千万笔线,一气呵成,无一疵败。逐功成于墨彩渲染,千层万重,质取透明。明艳悦目,秋水动人。

微信图片_20240810103505

      几多荷花映碧栏,秋风初起便凋残。    池塘一段荣枯事,沙鸥绕衰一匝看。这是李悦老师取景自校园里荷塘的一角的画面。池塘里,荷花尽映碧栏,花儿展开了甜美的笑脸,荷叶微着绿色的衣裳。烈日下,一把把绿伞为塘里的鱼儿带来了清凉;风雨中,荷花摇曳的身姿散发出一阵清香。然而初起的秋风吹拂微微泛黄的荷叶,让人又顿生伤秋之感。右上角一沙鸥绕衰一匝随风飞去。其构图上疏下密,造型表现写意化、诗意化,极其深刻地表达了画家最强烈的内心感知。李悦老师的这幅《爱莲说》尚意轻形,笔力遒劲。其绘画色彩交融明快自然,而‌笔墨又趋于简逸放纵。观其‌设色明净淡雅,‌形成了明快温馨的格调。‌此画不尽将观者沉浸在这小小的荷塘之中,沾染这荷花香气,宁静之美。李悦老师虽然是工笔画,但这写意性线条,肆意挥洒,勾写朗阔,风中劲草,清远荷花,层叠荷叶,笔力粗细变化,空间层次起落有致,在疏落清寂的格调里让观者有一种张驰有度的舒适感。虽然伤秋之感但心绪渐渐消融在这荷香里,并不再失落于凡俗的尘埃。

微信图片_20240810103512

      几只鹤雀鸟,独具太湖石,巉巉苍玉峰,矫矫青云翮。幽致竟谁别,闲静聊自适,怀哉庾顺之,好是今宵客。李悦老师一直以来,都想表达一种冷寂的美,一种蕴含在画意语境里的哲理,通过画面传达出的矛盾冲突和文化内涵。可能是一片色彩的记忆,可能是一种技法的尝试,也可能是一些想象画面的实践,。古人讲,石不能言最可人。它什么都不说,最能打动你,它没有是非,代表着永恒的、凝固的记忆,而飞鸟代表着瞬间的、短暂的影像。她选择了四种不同的动物,分别是鹭鸶、白鹰、鹤和绶带,这四种灵动的动物停留在静止的石头上,这种动与静、永恒与瞬间、坚硬与柔弱就是一种矛盾冲突的关系。李悦老师把动与静,用生动的画面融合了。她将画面的底色统染为沉静的古色,并勾勒渲染冷色调的石头,让水墨相融合。她用笔时缓时急,一张一弛,刚柔并济,笔情柔美,敷色清新淡雅,感染人心。她又用鸟的灵动鲜活跃然纸上。她用钛白、淡墨、在画中相互交织,巧妙融合,让整幅画清新典雅,美妙绝伦。李悦老师这幅画作色调统一,而在统一中又求得了色彩微妙之变化。那鹭鸶、白鹰、鹤和绶带画中欲飞,那拳拳一掌、盈盈一尺的石头,在观画者的眼中又是那么无限的浩瀚。纵观李悦老师这幅《且听风吟》古朴秀逸,高雅脱俗全幅画作色墨自然、典雅,意蕴超凡。乍见之下,便让人神魂颠倒,不能自已。

微信图片_20240810103519

      高飞鹭自遥 ,映林同落雪,犹有幽人兴,相逢到碧霄。这也是李悦老师的一幅力作。白鹭,自古便是诗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那洁白的羽毛、修长的身姿,无不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雅。李悦老师深谙此道,她以笔为媒介,通过线条的流动与造型的独特,将白鹭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无论是羽翼的纹理,还是眼神的深邃,都仿佛在告诉观者:这是一种生命的尊严与自由。而这幅作品的美,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它遵循了美学的规律,让观者的感官得以在自然之美中游走。画作当中白鹭腾空而起,双翅向下舒展,正与向上的竹叶遥相呼应,相逢于碧宵。晚明文人高濂在《山窗听雪敲竹》里说:“ 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 李悦老师用“借映为雪”的方法,将竹分为双色,其中浅绿幽色突兀前面,而淡墨似雪虚幻留素在后,使其画面萧索枯寂、亦真亦幻。李悦老师的这幅画作,竹之劲挺,雪之清寒,意之旷达,境之幽玄,留素以成云,借映而为雪。这幅画作即熔铸了文人闲逸淡雅、又使观者达到静穆深邃的审美情愫。李悦老师以其清新、淡雅、温馨与蓬勃的美感气息,展现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美,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微信图片_20240810103525

      文彩光华静羽翎,修颈昂昂金翠扬,丝竹惯听时独舞,锦莺欲啄栖不鸣。孔雀的华丽也是历代诗人,画家描绘的对象。其羽衣华丽而不妖艳,可谓挺自然之奇姿,体全精之妙质。其嬉游于平阔高峻之野,藏于密林桂树之中。相聚群芳百卉之幽深、食野果饮山泉,清高文雅不入俗流。李悦老师这幅《华衣翠衿》慕其高雅,冥思苦索,多次试笔无果。反复试笔,只觉得其形而无神韵。后多次深观恩师李燕华先生画孔雀,终得其法之秘诀,伏案自省,六法之中气韵生动贵在神韵。故把幽雅的情调和淳朴的风格作为目标,弱化了以往北派工笔画多变的线描和凝重的填色,吸取了南派注水注色、偏于情致的画法。并将钩线细而淡,用彩以素雅属主,略偏清冷,看去若轻霜笼罩,却又明澈如月华初升。继而思其处清风冷月之下,桂魄密林之间,溪水潺潺之侧,野卉群芳之中,得其自然之本性终于画之心先成竹于胸中。随执笔熟视,乃见其所画孔雀,立于脑中。急起而从之,如兔起鹘落,稍纵则失矣。果断成图之后,反复修订,方才定稿,后细心雕琢,终成神形兼备的《华衣翠衿》孔雀画之神品。

微信图片_20240810103531

      著名画家何家英先生观摩李悦老师的作品 

     看过李悦老师的工笔画作品,同道朋友通常会有这种感叹:李悦的工笔逸品,非奇女子不可得。李悦老师就是一位画界奇女子,她拥有女画家的细腻,也拥有工笔画所需要的品质定力,心境入奇域,工笔仙子质。她的工笔画美品,一是源于笔墨的精修,二是源于心质的纯粹。纯粹生神奇,李悦老师心美技全,工笔美绘都是画界唯一。笔者认为:当今李悦老师的绘画作品,可以成就其极高的艺术品位,别人观而悦目动容,但是要想操弄笔画追其画质,几乎是不太可能。因为;李悦老师的工笔画里,体现着太多的个性才华,不达其智,难复其技。这足以让李悦老师的工笔作品尽显唯一独尊的风采与功德。

    李悦,字翀慧,号望湖楼主。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天津美术馆。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湖社画会研究员,天津市书画研究会花鸟分会理事,天津女书画家艺术研究会副院长,中国楹联学会女子书画院秘书长,民革天津画院理事,张大千艺术研究会理事,天津女子画院画家,工艺美术师。师从工笔画名家李燕华老师,硕士生导师刘新华先生。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等重要展览。2012年,10月,举办“清萍雅逸——李悦绘画作品展”。艺术评论文章散见于《文化月刊》、《天津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国家级艺术类刊物。(王本平文)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