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教师节——王润昌、刘建平、陈元龙新作网展(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今年九月十日,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至此,我们编辑了,王润昌先生、刘建平先生和陈元龙教授的部分新作其中有书法、人物画、花鸟画共二十余幅展示给广大书画爱好者,请大家欣赏学习与交流。
王润昌,1953年出生。天津市人,祖籍河北省阜城县。天津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天津师范大学书画院名誉院长。幼承庭训,喜爱书法,楷书以柳、颜体入手,后宗欧体,追求端庄平和,美而不媚,不争不扬,质朴舒适的风格。行书学二王和赵孟頫及文征明诸体,显现飘逸灵动,刚柔相济,清秀淡雅的书风。数十年寒暑凌晨即起,笔耕不辍,墨池不涸,勤于用功。作品曾在各种书报刊物等媒体发表,并在各种书展中展出,积极参加社会书画公益活动,得到业内外人士的较好评价。
刘建平,河北束鹿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现就职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社长、总编辑、编审。《国画家》期刊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俄罗斯彼得堡国立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作品有《长征路上》、《血溅津门》、《中华女儿经 》等。
陈元龙 祖籍山东利津,七七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孙其峰、溥佐、夏明远、霍春阳诸先生。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美协理事、天津书协会员、天津师大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师大书画院院长、天津师大中国画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河西区美协副主席。
————————————
秉笔墨丹青 承国韵中流
——迎“七·一”王润昌刘建平陈元龙书画联展暨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6月29日,“迎七·一”王润昌、刘建平、陈元龙书画联展在水上公园“境界颂艺艺术馆”开幕,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次日三位书画家的艺术研讨会上,众多艺术评论家、领导、嘉宾,欢聚一堂,共同品鉴三位艺术家的传统书法和国画作品,对他们的艺术造诣给予了高度评价。
研讨会由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原馆长、著名山水画家王山岭主持。天津美院原副院长高振恒;天津画院原院长王峰;天津日报社原副社长于建军;驻津某部原副师长、天津长城书画院副院长赵全顺;天津美院教授、硕土生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何延喆,长城书画院执行院长赵玉森等参会。与会者围绕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艺术价值以及他们在书画艺术领域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研讨。
陈元龙是中国美协会员,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画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书画院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连续多年作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发挥个人优势,真情服务社会。他早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著名书画家孙其峰、溥佐、夏明远、霍春阳诸先生,擅长花鸟,兼画山水、松鼠,亦擅书法。多年来,陈元龙先生在国内外培养了诸多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和多家美术馆收藏。
此次展览,他的花鸟画和山水画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传统艺术底蕴,而且艺术表现力在创新中又有所突破。其作品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巧妙地注入了现代审美理念,使画面焕发出勃勃生机。他笔下的松鼠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陈元龙在写意花卉作品创作方面也展现出大开大合的特点,兴情所致,挥洒自如,表达着对传统国画的深刻理解与无限热爱。
书画名家霍春阳曾盛赞其作品“继传统、创新意”,这一评价在松鼠的画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书画名家王振德亦对其松鼠作品赞不绝口,认为“各具形态,活灵活现”,观之令人欣喜异常,心神为之畅爽。不仅如此,书画大家孙其峰先生对陈元龙也有高度评价,认为他笔下的鱼“有李晴江笔意”,这是孙老对其艺术造诣的一种很高的肯定。
研讨会上,天津美院原副院长高振恒说,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理解。复制别人的格调美,只能算作对美的套用和表达。元龙在创作中,追求作品中的个性独立的美,创造自我,更为可贵。多年来,他在画坛精耕不辍,对艺术追求忠诚且勤奋,厚积薄发,最终收获了这累累硕果,可喜可贺。陈元龙除了是著名画家,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每年,他都会他组织多场公益笔会,募捐善款,积极参与拥军共建和热心助学活动,和众多艺术家一起传递着正能量,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广受赞誉。
刘建平是中国美协会员、天津师范大学书画院艺术顾问、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创会理事,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天津市美协副主席,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
此展中,刘建平的艺术展品以古典人物题材作品居多,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刘建平老师在传统书画领域,以人物画见长。他创作的《谢太傅东山丝竹》《花月春水》图等,美人如斯,最是动人心弦。长期以来,他在人物刻画上匠心独运,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已经深深镌刻上了创作者独特的艺术标识。观其作品,人物面部表情生动,姿态形容优美,衣饰线条柔美流畅,且极富韵律变化,色彩和谐典雅,将古典人物的神韵与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艺术精髓的传承与发扬,而且是对现代审美理念的拓展与创新。驻足于画前,观者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与画中人进行一次心灵对话。这都缘于,他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为古典人物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使这一传统艺术题材在当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观展中,天津画院原院长王峰说,刘建平的画作传统大气,唯美婉约,对于观者是很好的视觉享受。一个好的画家,要具有艺术天赋,还要勤恳刻苦,注重传承和创新。这几点在刘建平的艺术生涯中有着很切实的体现。通过鉴赏高水平的画作,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浓郁社会文化氛围,真正起到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
王润昌是天津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天津师范大学书画院名誉院长、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勤于用功,笔耕不辍,楷书以柳体、颜体入手,后宗欧体,行书学二王并集各家之长,之后逐渐形成自家风格。王润昌先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赞许。
此次展览展出的是王润昌先生的行书和楷书,作品无不展现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到的美学追求。其楷书端庄秀丽,笔画遒劲有力,结构严谨又不失灵动,彰显出柳体、颜体神韵和欧体风骨;其行书则流畅自如,既有二王的潇洒飘逸,又融合了诸家之长,别具特色。王润昌先生作品的每一笔都仿佛注入了生命的力量,充满生机。 正所谓,一幅融入了创作者情感和思考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才能承载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众多与会者都惊叹于王润昌的传统文化领悟力和书法艺术表现力,对其创作的作品给予赞誉和认可。
可以说,此次展览是陈元龙、刘建平和王润昌三位书画家为庆祝“七一”为党精心准备的一份文化之礼。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作品饱含家国情怀。在退休前,三人或者从事高校教育工作,或者从事出版传媒工作,其中陈元龙、刘建平还作为政协委员,多年发挥自身优势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一直全心全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在此次艺术研讨会上,无论是书画领域的专家教授还是艺术评论家,他们纷纷对三位书画家的精神修为和艺术造诣给出了高度评价,期望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之路上,日益精进,不断绽放出瑰丽的艺术之花。
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家,当内心的情感与美学认知完美地契合,必将迈上更高境界,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的正能量作品。于平凡凝练智慧,以艺术启迪人生,从而在艺术实践中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美好愿景,更好地服务社会。
(作者:刘彩霞 资深媒体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