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家王大成的“水西”印象(图)
王大成在水西庄写生创作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王本平报道) 王大成 字器之,1956年生,天津市人。天津文学艺术网总编,原《民族书画报》总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会员、
天津津派书画院副院长,
天津市刘奎龄绘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书画创作院理事,
天津静海美术家协会顾问,
2008年至2010年为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苗重安工作室专业画家。
曾先后在陕西美术家画廊、深圳红荔书画馆、天津市美术展览馆、天津鼓楼艺术馆,鼓楼博物馆等举办个展。
作品在"海峡两岸书画大赛"中获金奖,在中国首届"书圣杯"国际书画大赛中获国际银奖,并被授予当代艺术名人荣誉称号。被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评为金奖艺术家。
曾主编《天津美术作品集》、《天津青少年美术作品集》、《梁崎桃李》等。收入《全国第一届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作品集》、《津门名家书画集》、《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书画家经典》、《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经典》、《中国艺术大家》、《津沽百年书画名家作品选》、《中国画·画中国——走进山西》,《新中国美术家大典》等。
2012年入选第七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荣获佳作奖,并授予当代山水画优秀艺术家。入选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70周年全国书画联展荣获特等奖,并授予中国经典红色艺术家称号。入选《善行天下》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救助贫困儿童作品展暨慈善拍卖会作品集。《大爱,感动中国》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救助贫困儿童作品展暨慈善拍卖会作品集。《一尺大千》首届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小品展作品集。并参与翰墨青州 2014年迎新春中国当代名家邀请展。2016年入选《水墨新语》第十三届艺术高研班导师观摩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救助贫困老人捐赠作品集。
2019年被授予中国梦.chinadream功勋艺术家称号,入选《清风古韵》当代水墨名家团扇鉴赏交流展。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宾馆、博物馆和国际友人收藏。有《王大成山水画选》、《王大成画选》、《王大成扇面作品集》、《王大成的水墨世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家王大成专辑》、《聚焦当代艺术名家王大成专辑》、《中国当代艺术家王大成指画卷》《中国当代书画家王大成(我画水西)作品集》《指画石头集》。
2020艺术中国《书画影响力三十家王大成》等行世。2020年举办《有缘而修 画之贵神》王大成百猫画展。
2022年举办《石不能言最可人》王大成指画奇石作品展。2022年入选《水墨薪傳》当代学术名家小品交流展作品集。
2023年举办王大成千幅小品展示活动。
唯有黄花偏耐老,饱收霜露玉成功——书画家王大成的“水西”印象
文章作者:王本平
天津水西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代私家园林,位于南运河西岸,是天津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被誉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之一。水西庄不仅是天津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还在红学界有着特殊的地位,被众多学者考证为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这座园林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以其水木清丽、风景幽雅著称,拥有枕溪廊、数帆台、藕香榭、览翠轩、花影庵、泊月舫、碧海浮螺亭等胜迹,成为文人雅士吟诗酬唱的佳境。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历史悠久的园林景观很多已经不复存在。但近年来,一些项目如万达·水西台和绿城·水西雲庐等,都在水西庄原址或其影响范围内进行建设,旨在复兴天津文化,将高端人居与人文腹地相结合,继续传承和展现水西庄的历史文化价值。
王大成从小就住在水西庄的地域里,身边又有许多书画家以及文人雅士,耳濡目染,就喜欢上了绘画。更受其姑父津门著名画家黄士俊影响开始学习绘画。多少年来,每一个春夏秋冬,四季流转,不同的时序节气,不同的气候风景都吸引着王大成。当他走进这个极富自然风光特色的公园。亲身感受到在不同的时空,公园内往往会呈现出许多耐人寻味的美感:那溪流岸畔,从草木萌发,到花儿锦绣,再从错落有致的苇花,飘逸到冰雪凝脂芳菲。促使王大成灵感迸发,并拿起手中的画笔写生、创作,绘画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王大成对水西公园的绘画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所看即所画:走进水西,就像走进画中,移步易景,美不胜收,兴之所至,灵感突发,信手拈来,胡涂乱抹积成堆,一幅幅,积少成多。
第二类是画情怀,画印象中的水西:因为,老天津卫人对水西公园的情怀,就是对家乡热爱的情节。津沽大地,九河下梢,水域发达,河海相连,码头文化孕育着丰富繁荣的市井生活:游泳、钓鱼、行船、运输、交通、买卖……水西丰富的人文与自然、历史的结合像微缩景观。这些都吸引着王大成这个多才多艺的海河儿女,他用画笔展示了既有古运河与水西文化的交融混合,又有红楼一梦的遗迹与想象。
第三类是画视野:王大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视角,去写生去创作。例如:用“俯视法”,他借助当今高科技产品——无人机的航拍来观察,并从高空俯视、观察,从各种角度、抓拍。然后打稿、创作。绘画出了作品《雪中水西》《古乐溪上听》《风水宝地》等。 王大成还利用“平视法”,即平视构图法,也就是跟我们平常人目测观景的角度那样,在不高不低,若即若离之中,去取景写生创作。这样能更加给予人绘画作品的真实感。绘画了作品:《碧海浮螺亭一角》《园中园》《水西庄乾园小景》。王大成还用“仰视法”,就是比平常人看景略低一些的角度,去写生去创作。然而,这个角度画出来的作品,会有一些神秘感,并有一种偷窥的效果,与古人的深远法类似。例如:《风中摇曳》《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水西月夜》等。
王大成还以四季流转,时令更迭来创作画作:
“绘春篇”如:《水西春色》《春风杨柳万千条》《偶听读书声》。
“咏夏篇”如:《荫浓夏日长》《近圃》《楼台藏绿柳》《水西月夜》。
“颂秋篇”如:《日出水西》《浩然天地秋》等。
“藏冬篇”如:《水西三月雪》《银装素裹》等。
王大成这些寄情寓意的绘画陆续在报刊、网络上发表。王大成对“水西”情有独钟深,笔墨无尽长!他虽画的是人们眼中的“水西”,也画出了津沽人心中的水西!
《春满人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满人间》初春的天津“水西”,道路两边柳树之高宛如碧玉装饰,垂下了千万条嫩柳枝,不知这么细的叶子是谁剪裁的,原来二月的春风像一把剪刀。这是(唐)贺知章的最知名的《咏柳》佳句。然而今日,在天津“水西”众多柳树万条丝绦正沐浴春风摇曳缥缈。常言道:“画树难画柳”皆因杨柳枝条长软,袅袅下垂,随风清扬,动荡不予。而王大成的绘画却打破了以往画家的樊篱。他笔下的柳树气韵飘逸,清秀脱俗,用色浅淡清雅。两棵柳树一大一小远近分明,又不乏左右开张。即达到了构图美、形象美、又具有了情调美、和色彩美。而后面若隐若现的院落,也创作出水墨画最具特色的风格。这就是王大成对“水西”自然高度的概括,从而表现其对整个“水西”的意象世界。这幅《春满人间》画作,整幅作品春意盎然。从笔墨与构图,尽显画家率真、写意之风,将天津“水西”美丽迷人的景象展露得惟妙惟肖。
《嘉木繁阴》
嘉木繁阴叠障翠,楼宇香亭有高台,
旧时王谢堂前燕,绿阴黄鸟北窗来。
《嘉木繁阴》这是夏季的“水西”。王大成在画面中下部绘出一棵枝叶浓密、郁郁葱葱的古柳,旁一顽石。画面展现出“夏山苍翠而欲滴”(宋郭熙句)的风貌。而这棵古柳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一的空间,由浓密树叶组成的树冠展现出夏日的蓬勃生机。古柳之后隐约可见对面亭台建于水面之上。亭台楼宇之下,画面所呈现的凉意扑面而来。王大成用淡绿的晕染,来展现雾霭缭绕的远景,用亭台楼阁来丰富画面。观者不难看出,其整幅作品用笔工细、雅静幽淡。近景顽石皴法多借鉴北宋李成、郭熙的用笔,颇具宋人余韵。而王大成用淡绿渲染的画面,合于赭石绘写楼台,将近景顽石、以及湖水、建筑、融为一体,即展现出笔简气壮之妙趣,又体会出画面清幽素雅之意境。也使画中亭台楼阁,描绘得精细又不失淡雅之风。画面虽没有金碧辉煌的绚丽之感,却通过王大成精巧的布局,在笔墨之间展现出严谨、细腻的典雅之意。王大成将“水西”湖色与清新秀雅的楼台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整幅画面展现出了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的效果。
《秋水澄清》
水西秋水浸寒空,柳木霜落石飞红。
廊桥小径人迹断,一轩深锁白云中。
《秋水澄清》这是王大成在“水西”描绘的一幅秋景绘画。在王大成的秋色里,没有太多的气势恢宏、波澜壮阔之感,他只是真诚地去描绘他对秋天的喜爱,对“水西”的热爱,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境界,观赏他的《秋水澄清》真的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喜悦畅快之感。王大成笔下的秋柳霜落,柳木扶疏,在沉郁深厚的气息中营造一种爽利清幽的意趣,彷佛有一种生命味道,透着一种平和宁静之意。王大成笔下的岩石叠景略带飞红,其烂漫似春华之景,让人感觉即使深秋也并不是那么的冷寂,反而有一种畅快盎然的生机。其秋水似乎也是追求一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表现一种淡泊与平淡的意趣,极富笔墨趣味。这也许就是王大成所追求的一种天真幽淡,柔抒出自己一种淡泊自守,幽在“水西”的情怀。这也是王大成的一种心态,一种大自在,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踏雪寻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钺的《雪梅》正是王大成这幅《踏雪寻梅》的“水西”写照。在图中王大成采用高远布局法,系取法自,北宋中原山水画派景物的描写,近景冰雪、梅枝造型坚实明晰,中景亭榭处虚化朦胧,则又吸收了元文人画的构景的长处。其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景用墨浓重,皴染结合其冰雪用拖泥带水法描绘。其梅枝虬曲和倒挂的形态,则用 粗壮的主干以书法的笔意奋力写出,挺劲洒脱,浑朴自然,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枝干的末梢长短粗细各有不同,颇有汤叔雅的遗意。正昕渭:“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麟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中景亭榭小桥的虚化,更加突出了其整幅作品用笔尖劲,气势雄浑。这《踏雪寻梅》正是王大成雪景绘画的代表之作之一。让观画者领略了“暗香浮动”和“疏影横斜”的意境,体会了傲寒的品格和沁人心脾的清香。雪花的飘逸,梅枝虬曲和倒挂的形态,无不彰显了王大成作画“神清骨冷无尘俗”的文人气质。
笔者认为;纵观王大成的对天津“水西”的绘画简练洒脱,别具—格。其绘画风格笔意简逸,构图清新悦目。用墨、用色浓淡相宜,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的勾画,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顿挫遒劲的用笔方法,其画面无论设色与否,他都能把“水西”场景生动地刻画出来。而且表现了天津“水西”的天然神韵,而这些“水西”画面,也正是寄寓了画家王大成对“水西”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文章作者:王本平 诗人 画家 艺术评论家
王本平,男,别署:无尘,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导师天津大学王学仲书法研究所卢善启先生。天津市艺术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和平区会员,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花鸟分会理事,原天津市张善孖张大千艺术研究会美术馆副馆长,画家,艺术评论家。
自幼受外公历史文人(张恩泰,字:恩泰,号:泰山)文化熏陶与教诲,习熟书画、陶瓷、玉石等中国古典文化,并秉其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想和美学观念。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