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派玉雕】栏目开篇词——《宣传 弘扬津派玉雕是义务和职责》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王金厚,天津人,1947年生,1968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玉文化专家、玉雕艺术评论家、著名人物、山水画家。
王金厚历任天津特种工艺品厂厂长,天津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天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天津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天津宝玉石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美术研究员,中国扬州八怪研究院天津院院长,百中国画院院长,南开画院荣誉院长等职。
在计划经济时期,曾多次被聘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委和全国玉雕评比大赛评委。多次参加由轻工业部举办的学术论坛、全国玉雕象牙教材审定会。
有关玉雕方面的论文和文章多次在《文物》《中国工艺美术》《中国玉雕艺术》等书刊、杂志上发表。主编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玉雕艺术》丛书。担任国家级工程《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天津卷)执行主编。出版物有《玉海津澜》《琢磨》。
2012年在上海被授予“玉雕艺术评论家”,2014年被评为“2014年度价值人物基石伯乐奖”,2018年被中国玉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玉器艺术杰出贡献人物”。
美术出版物有《王金厚画集》《王金厚国画集》《王金厚人物画集》《王金厚山水画集》《王金厚诗画集》《王金厚组画集》。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画展和集体联展。
【津派玉雕】栏目开篇词
《宣传 弘扬津派玉雕是义务和职责》
王金厚
经天津文学艺术网编委高蕴辉先生的提议和文化学者姜维群先生的倡导,《津派玉雕》栏目拌随着2025年钟声的到来面世了。《津派玉雕》栏目将应用网媒全面、系统、详细介绍天津玉雕的起步与延伸。从天津早期的玉雕状况到当代玉雕发展的现况,有序的,按着预先编辑的段落大纲,一辑一辑的依次慢慢道来。
《津派玉雕》栏目共编辑为三十个章节,每一辑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釆用文字叙述和图片展示相结合方法连续发出。文章和图片力求真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收藏价值。《津派玉雕》栏目通过网媒原则上每月发表一辑,每年发表十辑到十二辑。
编辑《津派玉雕》栏目也是一项较大的文化艺术宣传工程,它需要编撰人员下大力气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釆访众多的从事玉雕行业人员,以记实和评论的写作手法撰写出简明且易懂的文章,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天津玉雕的兴衰风云,沧桑变化及津派玉雕的艺术特征和津派玉雕的代表人物等。 为此,我们成立了《津派玉雕》专栏编辑部,以保证这项文化艺术宣传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进行,和圆滿完成。
津派玉雕是“海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时期,天津受惠于得天独厚的地位优势,京杭大运河不仅将北京和扬州两个历史文化名城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推动了北京玉雕和扬州玉雕的发展。做为运河上的重要古镇天津,通过漕运与商贸往来,不仅促进了天津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天津与外埠的文化交流和津派玉雕行业的不断成熟。
解放以后,天津成立了特种工艺品厂,津派玉雕显示出了强劲活力,无论是玉雕的规模、品种、质量等方面都创造了历史之最。这是天津玉雕这个特有的人群经过多少代人,在玉雕事业的推动与创造中,把民族传统与当代精神结合起来,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长期为之奋斗的夙愿。
70年代特种工艺品厂领导班子和部分设计人员在厂区楼前合影
70年代特种工艺品厂老艺人路希杰向徒弟们传授“路鸟”技艺
王金厚编著的《玉海津澜》和王金厚 李少宗篇著的《琢磨》
王金厚主编的书卷《中国玉雕艺术》
当今,曾经辉煌的天津玉雕在自己的家乡似乎不再那么响亮了,当人们谈及天津民间文化艺术品的代表性时,往往总是提到“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等,而津派玉雕被淡化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津派玉雕做为海河文化的一朵浪花在现时期不能让它沉于水底,消声灭迹,而应该让它洪波涌起,翻起巨浪,这才符合天津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彰显出自身的魅力。基于这一点,《津派玉雕》编辑部有义务和职责把《津派玉雕》栏目的编辑和发布工作力求做好,为天津津派玉雕这颗璀璨明珠的发扬与光大做些微博之力。希望各兄弟网媒给予支持,在此谢过。
1983年王金厚参加全国玉器象牙教材审定会(现场专题发言)
1988年(计划经济时期)王金厚被聘为全国玉雕五大类评比的评委(在现场评选玉雕作品)
1990年王金厚在扬州参加中国玉雕艺术协会成立会议 被选为协会副会长
2007年王金厚在南阳参加中国(南阳)玉文化高层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王金厚在天津主持“不忘初心 共筑辉煌”津 京 沪 扬 粤 深玉雕座谈会
2018年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为王金厚先生颁发“中国玉器艺术杰出贡献人物”奖
王金厚 2025年1月10日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