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学者谭汝为--打油赠文友 同乐贺新春(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吕建文报道) 谭汝为,民盟盟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天津语言类六卷编委会主任、津派文化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天津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语言修辞研究、诗歌美学研究、天津城市文化研究。主要著述:《诗歌修辞句法与鉴赏》《诗词读赏心解五十讲》《词语修辞与文化》《汉语修辞学指要》《汉语语义文化指要》《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天津方言词典》《天津方言文化研究》《天津地名文化通论》《京津冀地名史话》《称谓古今谭》《天津话里话天津》等。谭汝为教授多年从事津派文化研究,与该领域老中青三代部分学者相互支持,多有交谊,近日撰写了《打油赠津门文友50首》,现予转发以飨读者友人。
打油赠津门文友50首
谭汝为
前两年给津门文友写过20多首打油诗,近日利用春节假期增至50首,依友人年齿为序。体裁纯属打油,聊博诸君一笑。
一、赠张显明(文化乡贤)
老城乡梓情,沽水牵梦萦。
电台天津卫,万众听老明。
张显明先生回应:谭教授,我因患脑梗,思维语言能力均很差,在此略表谢意。
二、赠张凤民(书法教育学者)
书法教育兴,功推张凤民。
词赋兼美善,高标翰墨林!
张凤民先生回应:“每人二十字,画龙又点睛。不唯手熟尔,此中有真情。”
三、赠罗澍伟(城市文化学者)
史家罗澍伟,洞晓雕龙髓。
纵论津沽事,华章梅吐蕊。
四、赠张绍组(教育史学者)
津沽兴文教,校史家珍数。
精准溯其源,史笔张绍祖。
张绍组先生回应:“津门教育耀中华,中华教育看津门!”
五、赠金彭育(社区文化学者)
五大道街区,掌故多繁剧!
幸有活字典,且听金彭育。
金彭育先生回应:“谭兄赠我诗,正逢新春时。津沽传佳话,文坛赋新辞。”
六、赠高伟(民俗学者)
潞河督运图,实录辨伪真。
雄文成系列,大著四海钦。
高伟先生回应:“谭公有为,学富五车。提携后学,著书讲座。文化旗手,诗书楷模。古道热肠,助人为乐。”
七、赠仇润喜(邮政史学者)
井陉仇润喜,驿路大手笔。
信趣信海游,津邮风生起。
仇润喜先生回应:“以文兴企,从邮卅载。忝入文友,承蒙厚爱。”
八、赠张春生(城市文化学者)
随谈长短录,通览势登峰。
三津文史萃,绿柳伴春生。
张春生先生回应:“谢谢你,天津文化的缩写,很精彩!对我的一首过誉了。曾撰一联,发给您:沽水九脉,波涌芳华,今增谭公著作;津门三卫,润泽厚重,更有汝为文章。”
九、赠袁钟瑞(语文学者)
津人袁钟瑞,睿智且深邃!
推普功其首,相知自联袂。
袁钟瑞先生回应:“您的精力太充沛了,哪个年轻人能比?敢比?”
十、赠尹树鹏(文化地理学者)
九河汇海门,文化润津城。
沽水诠真者,史家尹树鹏。
尹赫男(尹树鹏先生的女公子)回应:“收到,真是文采过人!感谢您。”
十一、赠章用秀(城市文化学者)
钻研城市史,著述博且深。
每日三千字,唯求美善真。
十二、赠杨世珊(民俗学者)
津人享口福,美食不一般。
忆旧温馨事,爱读杨世珊。
杨世珊先生回应:“您好,谭公,我的老兄!先给您拜年,祝您身体健康,文坛续新篇,杰作频现。再祝您阖家欢乐!感谢赠诗,您的诗写的真好,向您学习!您高抬了,承蒙抬爱,受之有愧。谢谢您!”
十三、赠李逸津(文艺理论学者)
与君贵三同,落笔擅雕龙。
文论贯中外,整严且圆融。
李逸津先生回应:“真棒!感谢!可否让我交老年人大学文学社公众号发表?”
十四、赠彭连熙(古典人物画家)
沽上彭连熙,墨耘如珠玑。
佳丽神情肖,袅娜伴碧溪。
彭连熙先生回应:“相识十春秋,知已最难求!”
十五、赠陈克(文史学者)
巡盐风物考,拨乱解其惑。
运河文化史,能不赞陈克!
十六、赠张奎文(语文教育学者)
实验培桃李,小外建功勋。
德智体美劳,践行胜谆谆。
张奎文先生回应:“自谦打油翁,品之如诗圣!肺腑谢吾兄,盛赞津谭公!”
十七、赠贾长华(新闻兼石文化学者)
今晚贾长华,拜石聚绮霞。
奇珍百艺汇,不胫走天涯。
贾长华先生回应:“感谢您!元敏说,工作的人,做奉献的人,是长寿的人!这也是说给您的!”
十八、赠孟国(汉语词汇学者)
夫子孟加拉,解词绽奇葩!
撰文兼情理,科普一大家。
孟国回应:“谭公朋友遍津门,学界翘楚著等身。日日研读不辞苦,天天敲字逾八旬。诗歌修辞和语用,方言民俗与地名。耸立学界一旗帜,我等楷模一勤人。”
十九、赠井振武(文史学者)
绍仪与容闳,留美育群雄。
史家标实录,振武更崇文!
井振武先生回应:“八旬老翁,笔健文锋。启迪后学,著作等身。有感而发,挥毫立成。以文润城,水起风生。”
廿、赠谷正义(民间文学学者)
三津俏皮话,卌载倾心力。
大全聚珍宝,心折谷正义。
谷正义先生回应:“谢谢您的赠诗,大荣幸矣!此乃谬奖,溢美之词,受之有愧。权当追随谭公吾师的驱策、动力。加油啊!”
廿一、赠张建(摄影记者兼社区文化学者)
赓续通今古,美文配佳图。
津城口述史,张建开新途。
张建先生回应:“太好了,太感谢了!竟然还有我,让您费心了。我已收藏,好好保存。祝您健康长寿,心想事成!”
廿二、赠杜仲华(文化新闻学者)
彩虹摹音画,经典映烟霞。
光环津门耀,今晚杜仲华。
杜仲华先生回应: “若论语言学,少人可比肩。光环津门耀,谭公名列前!”
廿三、赠张铁荣(现代文学学者)
卷地潮声起,育才桃李秾。
学术视阈广,南开张铁荣。
廿四、赠王杰(北洋校史研究学者)
沽水文华远,北洋岁月稠。
校史君筹运,椽笔映春秋。
王傑先生回应:“谭公汝有为,比肩还有谁?津学称大家,海河一文𣁽。感谢谭公对我及校史研究的肯定,还望今后多支持天津大学的文化事业!”
廿五、赠吴裕成(文史学者)
日知吴蓬莱,晚报聚群才。
津派文化盛,鸿篇锦绣裁。
吴裕成先生回应:“谢谢谭先生。祝蛇年吉祥!”
廿六、赠黄禄衡(书画兼学者)
红桥黄禄衡,文心玉宇澄。
诗词丹枫染,书画绿柳萌。
黄禄衡先生回应:“我还忝列其中,既荣幸,又惭愧!”
廿七、赠李治邦(作家兼非遗学者)
小说读者众,鼓曲伴宫商。
群文兼非遗,沽水李治邦。
李治邦先生回应;“诗中有我,情在字间。”
廿八、赠朱森林(漫画家)
丹青摹世情,谐趣蓦然生。
诗画双眸炯,如闻奏鼓钲。
廿九、赠李子健(民俗学者)
儒商李子健,民俗展长卷。
探源江湖语,彩笔开生面。
李子健先生回应:“谭公诗文言子健,吾辈不才哪敢担?虽写大系七十万,鄙名子健非子建。”
三十、赠阎金明(文史学者)
我爱阎金明,坦荡藴真情。
皮黄兼斗酒,豪兴震蓬瀛。
阎金明先生回应:“谭公勤奋笔耕不辍,观察人物细致入微。”
三十一、赠曲振明(文史学者)
文史津门萃,描摹椽笔盈。
灵犀通事理,实录曲振明。
曲振明先生回应:“谭公作诗,清新雅洁,画龙点睛,字句切理。读之,既收长者之评,又获溢美之赞,不胜感激也!”
三十二、赠王海冰(城市文化学者)
文笔伴丹青,曹馆名三津。
旧雨新知友,贵在肝胆倾!
王海冰先生回应:“拜诵了50首人物大诗,精彩诗句,每位恰如其分,灵性面容,生动入木。谢谢谭教授,祝福您福寿康宁,新春佳节快乐!”
三十三、赠赵永强(饮食文化学者)
舌尖津味尝,几度下京杭。
水乡话食事,津渡赵永强。
赵永强先生回应:“感谢!恭贺吾师桃李芬芳!”
三十四、赠倪斯霆(武侠小说研究学者)
映雪兼囊萤,还珠书旧情。
武侠金剑奖,载誉倪斯霆。
倪斯霆先生回应:“谢谢谭老师!期待节后与您相聚。”
三十五、赠由国庆(文史学者)
故纸暖人心,收藏怀雅兴。
栩栩旧市相,点赞由国庆。
由国庆先生回应:“太棒了!谢谢谭先生。”
三十六、赠李殿光(漫画家)
漫画李殿光,锦绣胸中藏。
文笔含谐趣,每读笑脸扬。
三十七、赠徐凤文(城市文化学者)
立传摹津城,下笔如有神。
雕龙须妙手,高蹈吟凤文。
徐凤文先生回应:“谢谢谭老,考察途中遥祝您新春大吉、万事顺意!”
三十八、赠周醉天(近代史学者)
谙晓北洋事,道义担铁肩。
工业文明史,津沽周醉天。
三十九、赠尚洁(民俗学者)
妈祖民俗学,精深且妙绝。
说津接地气,能不赞尚洁?
尚洁女史回应:“感谢谭先生抬爱!倍感荣幸,诚惶诚恐。先生博学多才,大家风范,提携后学,妙语连珠,是吾辈之楷模。在此礼敬先生,并将此诗作为激励自己努力奋进的动力。祝福先生福寿康宁,蛇年吉祥!”
四十、赠党雅芬(诗人兼诗教学者)
文思如泉涌,落笔即嘉珍。
诗心桃李育,雅论浥清芬。
党雅芬女史回应:“感谢您给我的殊荣!写得非常棒,50首都欣赏学习了。”
四十一、赠赵建忠(红学家)
红学赫赫功,学养沐春风。
浊雾遮不住,高歌大江东。
赵建忠先生回应:“注意到对本人评论,过誉不敢当,但饮乡情。(周汝昌先生语:品饮乡情如品酒也。)”
四十二、赠侯福志(文史学者)
雍阳侯福志,诗情通地质。
巨笔屠龙手,乡愁情怀炽。
侯福志先生回应:“读《打油赠津门文友50首》有感:谭汝为先生,知识渊博,学问精深,治学严谨,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在语言学、地名学及地方文史方面均有建树,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和学者。谭先生还是一位亲民的教授和长辈,他风趣幽默,且平易近人,尤其是他善待、提携中青年学者的作为,深受津沽学者的爱戴和敬仰。这从五十首诗作中所提到的学者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事实可以得到佐证。人们都说文人相轻,这种情况在津沽文化界、文史界内同样存在,而和谭先生在一起,大家体会到的是文人相亲、相敬、相互支持。对于津沽的文化界、文史界,有谭先生这样的大家为人师表,甘为孺子牛,实为幸事、好事。”
四十三、赠周利成(档案编研学者)
兰台周利成,学海济帆舲。
画报留芳故,楮墨烁珠莹。
周利成先生回应“事迹突出,总结到位;语言精炼,用词准确;含义深刻,诙谐幽默。必须大赞!”
四十四、赠蔡晓江(诗人兼电视艺术学者)
曲词兼豪婉,厨艺味醇香。
妙笔抒情美,诗家蔡晓江。
蔡晓江先生回应:“万般皆下品,唯有烟火香。”
四十五、赠李有华(律师兼文化学者)
律师李有华,睿智兼明察。
史记纳扑克,万象入瑶札。
李有华先生回应:“为您点赞!”
四十六、赠赵华(语文教育学者)
推普识赵华,胸藏万缕霞。
撰文倚马待,敬业更可嘉!
赵华先生回应:“感谢谭公夸奖,20年前相识于推普,师生情谊永恒。”
四十七、赠王中良(地理学者)
文理共颉颃,弦歌城建庠。
引来九河水,润泽桃李芳。
王中良先生回应:“收到,很贴切,有功夫!谢谢谭老师!”
四十八、赠马知遥(诗人兼非遗研究学者)
北洋马知遥,诗赋如春潮。
非遗开生面,四海架金桥。
马知遥先生回应:“先生好笔力,诗名扬四海!谭老师好,乙巳岁吉,一切如意,知遥拜年啦!”
四十九、赠王振良(城市文献学者)
蒹葭水一方,文献举风樯。
旌旆天津学,首功王振良。
王振良先生回应:感谢谭先生!谭先生新春阖家清吉!”
五十、赠魏暑临(语文教育学者)
沽上魏暑临,才调更无伦。
诗书亲风雅,文赋更嶙峋!
魏暑临先生回应:“谭公诗作,传神写照于言简意赅,知人会心而思远情长,春风风人,令人钦佩!”
(2025年 1月30日,写于天津华苑碧华里寓所。未完,尚待赓续)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