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漫画家坐客天津文学艺术网——慢话作品的幽默与哲理(图)

IMG_20250418_115655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4月18日上午,天津书画名家、文学艺术网总编王大成,艺术总监高蕴辉在编辑部亲切接待了漫画家李殿光、朱森林,书画家陈鸿轩、孙敬山、吕建文、吴凤霞、马长利等陪同。此次雅集漫画家李殿光、朱森林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活动当天,漫画家李殿光、朱森林各展所能。他们当场创作漫画作品供大家品鉴,为大家讲解学漫画先从哪里入手,如何做到从零基础到精通漫画故事创作。同时,他们还分享了漫画故事的创作流程,进而让大家了解了创作出一幅有趣的漫画作品的过程。两位漫画家一致认为:“漫画是文化。”他们觉得在绘画漫画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不少的人生哲学,以幽默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作品的哲理。他们现场即兴作画,挥毫泼墨的模样,令人印象深刻。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绘画技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绘画,凸显了“漫画家们”的真正实力。

IMG_20250418_111738

漫画家李殿光

IMG_20250418_112508

李殿光谈漫画中幽默的表现技法

IMG_20250418_114856

漫画家朱森林

IMG_20250418_113019

朱森林讲解作品中蕴含的哲理

李殿光,1955年11月出生山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楹联书画院副院长、天津美协漫画专业委员会会长、天津科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日中友好艺术协会理事、九三学社社员。自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李殿光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工人日报》《中国体育报》《喜剧世界》》《中国漫画》《故事大王》《漫画月刊》等100多家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2000余幅。有近百幅漫画作品在国内国际漫画大奖赛上和全国美术展上获得金银铜奖,部分佳作被中外名人和美术馆收藏,并荣获天津市职工艺术家称号;他的《狐假虎威》参加2010年由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今晚报》、《渤海早报》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三届生肖画大展,以绝对的优势获得金虎奖;他还是天津和平区美术家协会理事、《慈善》杂志社漫画编辑、《天津楹联报》《楹联》杂志美编。可谓身兼数职的漫画活动家。李殿光个人业绩及作品入编《世界名人录》《国际漫画展作品集》《现代中国漫画大展》《中国漫画精选画集》《子恺杯全国漫画大展》《漫画千家集》等。

漫画家朱森林,1980年开始漫画创作,现为职业漫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漫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主要作品有:《胖大嫂》《葫芦头》《肖大爷》《老李》《大大可笑糖》《阿哥阿嫂》《芭芭拉小姐》《少年刘罗锅》《大鼻子情圣》《笨探008》《父子PK秀》《我画我家》《高老头》《水墨坏老头系列》等。作品参加7届、8届、10届全国美展。曾荣获首届漫画金猴奖。出版书籍:《大大可笑糖》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片段拼接》(与作家苏童合作)西苑出版社2000年;《漫画鲁迅小说》3册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葫芦头》新世纪出版社1993年;《世界幽默名著》(漫画本)浙江人民美术出版1997年;《胖大嫂》西苑出版社2000年;《胖大嫂逗你乐》河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微型小说精品漫画》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年;《漫画集装箱》2册 甘肃少年儿童2008年;《小糊涂仙外传》6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济公歪传》新世纪出版社1993年;《百事老爸可乐儿》10册蓝天出版社;《坏老头》北方文艺出版社2015年;《傻样儿》系列四册山东友谊出版社。

IMG_20250418_103803

李殿光精心创作

IMG_20250418_103344

朱森林精心创作

IMG_20250418_105137

吴凤霞、陈鸿轩、吕建文交流创作

IMG_20250418_105405

孙敬山、马长利交流创作

IMG_20250418_104754

李殿光、朱森林创作留念

IMG_20250418_105012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画家孙敬山、陈鸿轩等笔墨丹青绘诗意。他们当场创作的画作笔意纵横,一气呵成,将绘画意境与个人风骨融于水墨之间,更为这次雅集活动平添了几分艺术的灵韵。

IMG_20250418_115832

孙敬山、王大成、吕建文、李殿光、马长利交流

IMG_20250418_120017_1

陈鸿轩、朱森林、高蕴辉、吴凤霞交流

 随后,参与者们围绕漫画艺术、书画艺术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两位漫画家笔下的家长里短,已然在春日的天津焕发出新的生机。漫画家朱森林画作上那个“坏老头”的话早已植入了每个人的内心。

 通过此次雅集活动成功举办,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大家喜于发现生活故事、乐于创作漫画的热情。漫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推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发展赋能。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