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青为桥 纸韵流芳 ——记吕爱茹悉尼文化交流之旅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大成报道)在南半球温润的五月里,艺术的风穿过太平洋,将中华文化的墨香轻轻洒落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2025年6月8日,一场汇聚了两国文化艺术界精英的中澳书画文化交流活动在悉尼Hurstville图书馆圆满落幕。这场活动意义非凡,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会,更是一场精神的共鸣,是一次文化的握手与心灵的交流。
而这场中澳文化交响曲的灵魂人物,正是澳大利亚书画家协会主席邓学英,以及来自中国天津的著名国画家、吕氏剪纸技艺传承人吕爱茹。前者以她卓越的组织能力与艺术视野统筹全局;后者则以一把剪刀、一支画笔,将中国的纸韵墨香传播到万里之外。
活动由澳大利亚书画家协会、澳大利亚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国际大学澳洲总校联合主办,吸引了诸多艺术机构、文化联盟与媒体支持。上午十点三十分,一袭墨色长裙的吕爱茹老师款款步入图书馆会场,神情从容。她的步伐中没有一点犹疑,即便这是一场跨越万里、语言文化各异的旅程,她依旧安然。因为她带着坚定的信念——把中华艺术的光芒,播撒在大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她不是一个人来的。她带着的是几十年积淀的艺术修养,是剪纸与国画背后的文化根脉,是一位中国艺术家对“文化使者”这一身份的庄严回应。这一天,注定属于她,属于她手中的画笔,属于中澳文化共融的时代梦想。
新州乔治河议会副市长刘娜心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开幕式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乔治河市议会副市长刘娜心女士的致辞充满诚意:“首先,我要对吕爱茹老师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吕老师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东方文化的精神气韵,令人由衷敬佩。 更值得关注的是她今次带来作品的主题《莲开万象》更寓意吉祥、希望与包容,也让我们感受到艺术背后的温暖力量。其次,向吕老师介绍,我们乔治河市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社区 ,在这里我们一贯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在我近二十年的议会工作中,我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让更多族群能够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认同感,彼此欣赏,互相尊重。
今天在这里被相同的语言、熟悉的笔墨和熟悉的文化气息所围绕,心中非常感动。身在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我们移民群体很多时候都在努力平衡“根”与“翼”——既要融入本地社区,又要不忘自身文化的根源。作为一位女性社区领导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我深知文化对下一代的重要意义。文化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情感的传承以及人群与人群之间的桥梁。今天在这里,我们以书画为媒,用艺术交流心灵,这是一种温柔却坚定的力量。今天的活动,包括精彩的书画展览、揭牌仪式,以及艺术家现场挥毫作画的深度交流。我衷心希望,借此开端和机会,澳中双方的艺术家们在未来合作的领域,培育出更多共情、共融、澳中两国虽隔海洋,但文化可以搭桥。我们要用书画这样的‘温柔之力’,将理解与友谊写进彼此心中。”
刘娜心副市长堪称当代多元文化使者的典范——她高挑挺拔的身姿如墨竹般清雅坚韧,瓷白肌肤映衬着睿智双眸,胸前红花配着一袭得体正装既彰显政治人物的干练,又透露出艺术爱好者的文人气质。站在书画展现场,她仿佛一幅流动的工笔人物,乌黑发髻绾出东方韵味,举手投足间却洋溢着澳式阳光般的亲和力。她的致辞恰似其人生经历的写意画卷:既有中国北方的大气磅礴,又带江南岭南的细腻温婉,更融汇澳洲社区的务实精神。她以十多年深耕澳洲社区的扎实根基,将政治家的远见、艺术家的敏感与母亲的柔情完美融合。当她谈及"根与翼"的辩证时,眼角细纹里漾着的不仅是岁月痕迹,更是文化守护者的执着光芒;当她介绍乔治河市多元文化政策时,挺拔的站姿本身就是跨文化自信的最佳注脚。这场致辞本身就是件行为艺术作品——将中国书画的"气韵生动"与澳洲多元文化的"共生共荣",通过一位女性政治家的智慧与魅力,化作打动人心的文化交响曲。
刘娜心副市长亲自为吕爱茹别上胸花
在她话音刚落之际,全场便迎来了庄重的聘书颁发仪式。吕爱茹老师先后获聘为中国书画国际大学澳洲总校副校长、澳大利亚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以及中国书画春晚澳大利亚会场秘书长。这不仅是对她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她文化传播使命感的高度褒扬。
吕爱茹发表展览交流活动感言
吕爱茹,这位来自天津的艺术家,以国画与剪纸双绝闻名。在活动中,她携带多幅具有浓厚东方意蕴的花鸟国画作品参展——锦鲤、紫藤、荷花、喜鹊……每一幅画都仿佛是一段温柔而深情的叙述。尤其是其代表作《紫气东来》《连年有余》,更让澳方来宾连声赞叹。在展厅,吕爱茹老师展出多幅国画代表作:《紫气东来》《连年有余》《清韵荷风》等。这些作品既有传统笔意,又融入女性独有的温润情感。一幅紫藤与锦鲤相依的画作前,一位澳洲观众轻声说道:“我仿佛听到了画里的水声和阳光。”吕爱茹在现场交流中坦言:“艺术于我,是一种语言,一种穿越文化隔阂、拉近人心距离的方式。”她回忆自己曾为杨家泊镇的老人开展“红纸剪影传承家风”讲座时,如何通过剪纸的方式唤醒人们对亲情、乡情与传统的深切体认。而今,在南半球,她用同样的热忱唤起跨越国界的共鸣。
她的剪纸作品如诗似画,《纸短情长》系列剪纸将中国古典家训、民间习俗、岁时节令化作红纸上飞舞的图腾。在活动现场,澳大利亚画家们也争相体验,她亲手指导大家剪出中国“福”字和牡丹花,短短数分钟,一个跨文化的艺术课堂悄然生长。若说吕爱茹是“传情者”,那么邓学英就是“铸桥人”。从活动筹划、嘉宾邀请、作品征集,到笔会现场调度、各界协调,无不渗透着她精准的把握与无私的投入。作为澳大利亚书画家协会主席、中国书画国际大学澳大利亚总校校长的邓学英女士,是这场跨国文化交流的“点火人”。
邓学英主席作为策展人与主办方代表接受央视采访
邓学英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澳中艺术互动,是中华文化在南半球的重要传播者。她不只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策展人、组织者、文化外交家。此次活动从最初构想到每一个细节安排,邓主席都亲力亲为。她亲自协调各方资源、邀请政要名流、统筹活动流程,力求把这场澳中文化交流办成一次标杆式盛会。
邓学英主席、王鹤主席向吕爱茹颁发证书
“文化需要桥梁,而我愿意就是那块桥梁的一部分。”她在致辞中这样说,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邓学英是一位将中国花鸟画带到南半球的艺术家,一位将数十年教育经验凝结为文化交流智慧的女性。她以“师古不泥古、创新而不离本”的理念,带出无数优秀弟子。更重要的是,她让传统不止于画布上,更延伸到生活中,活在每一次文化交融的当下。她笔下的梅花,冷艳而坚韧;她手中的画笔,温润而坚定。此次活动中,她亲自领衔组织《丹青共舞,墨香传情》集体创作笔会,澳中书画家挥毫泼墨,共绘一幅传神画作,定格一段中澳文化合作的高光时刻。据王中民老师介绍:“学英不仅是画坛名家,更是活动策划中的灵魂人物。她总能将书画活动安排得严谨有序而又充满诗意,真正实现了艺术与组织的完美融合。”
中澳书画家联手挥毫现场绘出的《丹青共舞 墨香传情》
“翰墨传情,中澳共融”这句由王鹤主席现场挥毫书写的题词,如同主旋律贯穿整场笔会。在吕爱茹开笔引领下,邓学英、刘继格、王中民等人相继挥毫泼墨。最后,那幅凝聚澳中艺术家心血的大作《丹青共舞,墨香传情》,由周道远题款、王鹤落款参与者姓名,成为永久珍藏的文化。 当最后一笔墨线勾勒完成,艺术家们站在那幅象征澳中化友谊的巨幅作品前久久不语。这一笔,不只是艺术的延伸,它,是历史的笔,是情感的线,是未来的种子。吕爱茹说:“我不曾想到,一个人的一支画笔,可以走出国门,走进世界的心。”
吕爱茹《紫气东来,吉庆有余》被澳洲收藏的证书
但她做到了。她的六尺画作《紫气东来,吉庆有余》,当场被澳大利亚王子美术馆收藏,王子美术馆館长张俊芳给吕爱茹颁发了《珍藏证书》。
同为书画家的主持人墨意老师
活动自始至终由同是书画家的墨意老师主持。她说: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常深远,它将使澳中术交流的渠道更加畅通。我们相信,未来的某一日,在澳洲某个角落,会有一个孩子拿起画笔,轻声说出:“因为吕老师,我爱上了中国画。此外,活动还安排了澳中术家互赠作品环节。吕爱茹赠送其代表作之一《祥韵归春》,而王鹤则以《翰墨传情,中澳共融》代表澳方艺术家的真挚情谊。此时,全场掌声雷动。这一刻,艺术不再有国界,只有共鸣。
参加活动的嘉宾留影
在随后的自由交流时间,艺术家们围绕“花鸟画的当代表达”“书法与情感的融合”“剪纸艺术的多元拓展”等主题畅谈经验,不少澳方艺术家表示将考虑参与未来中国书画春晚活动,并期待赴华开展深度文化采风本次澳中画交流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会,更开启了一项长期性的澳中学生互访机制。中国环球旅行社已开始筹划中国学生赴澳艺术院校研学路线,而澳方机构也正拟定澳大利亚学生赴中国天津的文化交流计划。两地青年将在书画这一“最中国”的文化元素中,找到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的流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而文化的对话,恰如墨色调和中的浓淡相生,既要根植本土,更要开放心胸。正如邓学英所言:“我们每一次挥毫落纸,都是在为世界多样性添一笔柔韧的美。”
活动进入尾声时,吕爱茹老师向刘娜心、邓学英、王鹤等澳方嘉宾亲手赠送精美画作。她说:“感谢你们为中华文化在澳洲的传播所做的一切。这些作品,是我最诚挚的敬意。”随后全体人员合影,镜头定格在每一张带笑容的面孔中。那些笑容,是文化连接的印记,也是心灵共鸣的见证。
央视书画频道、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0余家媒体跟踪报道此次中澳文化交流。不仅如此,大批海外华人社团、文化组织、书画机构纷纷发来祝贺信。“这不是一次短暂的展览,这是一次文化的传递,一场跨越国界的精神远行。” 至此,这场以书画为媒、以心灵为墨的澳中化交流活动在掌声与笑语中画下句点。而它所种下的文化种子,必将在两国艺术土壤中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吕爱茹在现场最后所说:“我们将继续用画笔讲好中国故事,用心灵连接世界。”这是她的承诺,更是这代文化使者共同的誓言。让我们在丹青之间,看见历史的回响;在翰墨之中,触摸文化的温度;在一次次澳中握手里,找寻人类情感最温暖的共鸣。
在现场,笔者赋诗一首:《墨染四海,丹青共心》一笔起时山水动,万里晴空落纸中。紫藤垂影连年愿,锦鲤翻波跃梦风。翰墨传情无国界,丹青共舞写春红。今日画成中澳韵,明朝同笔绘长虹。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