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李树青谈金文(图)

李树青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漢字乃中华民族浩瀚文化记录之载体,煌煌五千年绵延承续,举世独步。文字,有形之语言;语言,有声之文字。依类象形而书、形声相益而录。古今之递传,因时而婵变。成熟渐进,绝非顿成。古者传庖牺氏作《易》八卦,以垂现象、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以宣教明化,於此文字初具。

殷商之甲骨、商周之金文、孔仲尼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曰古文、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陈仓發現之石鼓同为篆籀文字。后世统称为大篆。

金文与甲骨文乃同时期之文字,刻于龟甲兽骨为甲骨文、铸刻于青铜器为金文。铜,五金之赤金者,刻铸之金文厚重而庄严,神秘而古朴,形神俱丰,极富装饰性。青铜器物之出现自夏至战国延续凡两千余载,为国之重器。时代之绵延,地域之岐异,亦使文字纷繁不一。诸侯力政,不统於王。文字淆惑,纷繁尤甚,同字异形,随意增减。一字多音、相互假借,乃早期文字之特征,金文亦是如此。秦之以降,李斯著小篆始渐趋于大同。

甲骨文属自有体系之占卜专用文字,通行于贞人阶层,因契刻之故,笔画瘦硬、拉直、简化。金文属泥范铸造,有歌功颂业,褒奖记事之需,实为当时通用文字,今可见之金文约四千余字。宋人始有彝器款识之学,清代及近代诸位大师,摹录考释已隶定、辨识三千有余,不可辨识之字或为人名、地名等专用字。吾辈习书金文者日众,应寻可辨识之字使用,未明之字万不可拼凑成画,古之或有其字,只因我等不知,例如;

“止”是“趾”的象形本字。

“前”字从“刂”实则“剪”之本字。

“且”是“祖”的男根象形本字。

“文”即纹身之“纹”的象形本字,后世假借为文化之“文”。

“仌”即冰之本字;“冰”即凝之本字,“冰”借为“仌”故另制“凝”字。

中间之“中”字与弓箭射中之“中”字,实为不同之二字,分有旗游或无旗游笔画之别。

凡此种种不可胜举。

吾之片言,愚見或友中见笑耳。

 李树青2023年5月18日仰韶书屋

02-

李树青作品 六尺八条屏金文《心经》

6d13b316d5c48b9bfbbfd72c6f52227_副本

李树青作品金文《满堂生辉》

05

李树青作品金文杜牧诗《折菊》

李树青 53x109---

李树青作品金文《与其斜而有余 不如正中不足》

微信图片_20230519111823

李树青作品金文《 母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定哉》

赓續百年初心,

李树青作品金文《 赓續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李树青  35x115

李树青作品金文《鉴古观今》

03

李树青作品金文《诚能懃物 善亦养人》

04

李树青作品金文《出郭喜逢丝雨后 归舟时载好花来》

 李树青,字蔭人、印仁,号古月。斋号仰韶书屋。1948年生于天津,2008年於天津城建大学退休。

自幼随高仲钧先生、安锡宠先生学习民族器乐。1976年由高先生引荐追随龚望先生学习书法。兼从张牧石先生读文字学、张淑纯先生读古文经典,问道于张亚初先生。隶书从张迁入手、再鲜于璜,礼器、曹全、石门颂诸碑,而后在龚先生引导下临习毛公鼎,对金文产生及大兴趣。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龚先生支持下开始搜集国内外及港台青铜器铭文拓片、金文训诂资料数百种。2016年编辑出版《仰韶书屋金文字汇》。

点击链接 继续欣赏;

立起金文青青树——姜维群谈李树青和金文书法(图)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