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欣画展”系列报道——鲍光满先生:艺术与境界(图六)
著名作家、编剧、《天津文学》《中国作家》原编辑鲍光满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日前,“成欣画展”暨王大成、董欣妍扇面展圆满成功举办。现场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纷纷各抒己见对师徒二人的画作做了精彩点评,令人意犹未尽。应大家的要求,也为了总结回顾成欣画展,从即日起天津文学艺术网将会陆续刊发12位名家撰写的画评,以鄉读者。
本期刊发的是著名作家、编剧、《天津文学》《中国作家》原编辑鲍光满先生撰写的画评。
艺术与境界
鲍光满
董欣妍在天津文化界是独一档的存在,这话会让认识她的人看了之后先愣一下,然后不由得点头同意。我这么说不是因为她多强大,多如雷贯耳,而是她非常另类。我也是基于几年跟她的接触,逐渐发现她的与众不同。首先作为多年文学杂志编辑的我,对同行董欣妍编辑工作状态不得不羡慕,甚至有点嫉妒。出色的编辑,至少具备几个特点,第一是待人接物要和善,不管水平多么平平的作者,你都不能看不起,哪怕一丝一毫的轻蔑都不能有,这是四十年前我开始当编辑的时候老同志告诫我的话:千万别看不起任何作者,谁知道人家几年后是不是能成为大作家。老编辑说这话是为了保险,也是行话,但我并不按照他说的刻意给作者笑脸,我是因为本人性格天生没心没肺,见到蹬三轮车的咱都能开心的玩耍,所以那时候攒了一些人气,至今还有良好的交往。小董的工作交往,比之我则更加积极一些,不仅像我当时没心没肺的对人好,而且还会主动帮助一些人,这是难能可贵的,我则稍显不足,主动性比小董差了点。然后再说小董的本职工作,我当年看稿,熟练到后来把小说稿子用鼻子一闻就能知道好坏。小董则不仅具备这点,而且能瞬间,或者说刹那间,就能判断出多种处理方法,或删减,或加上一笔点睛,或者提炼主题之类。她的这一强大的能耐,是我推荐若干朋友们的文章给她,只是她阅读时间后的几秒钟,就告诉我您朋友的文章能不能发表,要发表怎么修改,或者她顺手牵羊斟酌一下就行了。我只剩下佩服,在几秒钟之内能做出正确判断,我脑子里闪现出望尘莫及的念头。后来一琢磨,她还必须达到这种水平,否则根本没法生存,她负责时报多个版面,如果没有强大的处理稿件能力,换人了,他们报社不养闲人,一个萝卜要盯好几个坑。第三,小董的交际面,则丰富到令人恐怖。我当年只是文学界交往了一些朋友,小董的版面要求她必须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得有朋友,要不她报纸就要开天窗了。我曾非常内行地问过她手里掌握的作者队伍大概有多少人,回答千八百,主力阵容至少梁山好汉那么多。我说的基本队伍和主力,还不算老百姓随时投稿的,那就没法用数字计算了。就我所知,早年间《今晚报》副刊一个版面,二十多人伺候,每个编辑还能交往一大堆作者。现在小董一个人负责多个版面,算这个比例不难,高小水平就能解这道应用题。所以我说的独一档的存在,除了她处理稿件的本事外,在天津边边角角之处,到处都是她的作者和朋友,我敢说一般的编辑没人比她认识的人多,这将是一组非常可怕的数字。仔细一琢磨,这跟她性格有很大关系,外貌上也给她加分,稍显富态的形体,给人以敦厚的基本印象。还没说话,嘴角扬起,不由得带出憨厚。只要你问了什么,总是认真地看着你的眼睛认真回答,如此一来,不想有亲和力都不行。所以我说的独一档,还要包括这些外延和内涵部分。
这还不算完,一个人忙到这个状态,还能写文章,还出过几本书,就颠覆我对编辑的认知了,我只能把她归类到能力不俗那类人里了。仔细问过,才知道她写出不少东西,不能不让人信服,于是社会上挂的头衔越来越多,什么作家协会会员、各种委员、秘书长之类,一张名片肯定写不下来,我不知道列位怎么看,反正我觉得她参与的文化活动,多得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忽一日,微信里小董发给我一连串画作,说是要在2024年5月份开画展,我大跌眼镜的同时,忙不迭欣赏她的画。才知道小董是跟著名画家王大成合作办画展,而且不是你一幅我一幅,是每一幅画都是俩人合作而成。这就不仅是令我诧异的问题了,我就算再忙,也得在脑子里走一下,为什么人家王大成会跟她合作上百幅画作。王大成的大名和优秀,我是从多个角度得知的,汇总一句话,他是把山水意境推到极致的大师,早已成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津派书画院副院长、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创作院理事、天津市刘奎龄绘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等等等,可以说身份多到等身地步。人家能不出类拔萃嘛,从小受姑父黄士俊影响学习绘画,后来师从梁崎,多次得赵松涛、孙克纲等巨匠的指导,就连书法也是师从季芸圃、穆子荆。啧,费思量,人家追随者趋之若鹜,怎么会跟董欣妍合作,百思不得其解呀。还是争取从他俩合作的画里解密吧,原来王大成的创作是从感性认知的角度来自由发挥,形成了比较随意的搭配,而小董的加入是从理性的角度加以思考,变化成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浪漫元素融合在一起新的表现形式,每幅作品的完成,都是需要外在的完美和内在的心灵感应而产生的。合作到天衣无缝的境界,必须要有心心相通的感觉,和对艺术的理解的一致,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不是光比拼技巧,而是文人画比拼心境与语言、文字、心灵,碰撞激情融汇文学与书画,绘制内心真实感受。反复看他俩的合作,每一幅都是孤品,仿不了,再也出不来第二幅,想复制某一幅都难。咝,董欣妍会画画,还能画的这么好,凭什么?我还真在脑子里转了一下,只有一种解释了,就是她见多识广,接触的文豪太多,境界被打开了,于是一上手就是大满贯。董欣妍的社交圈,我还真认识几位,像中国红楼梦协会副会长赵建忠、著名学者侯福志,他们几乎天天见面,他们都是大师级别,像我这样出过十几部长篇小说和播出几部电视剧的写手,在董欣妍那也就算凑个文人数字。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基础上想学什么都不会太难。加上董欣妍天资聪慧,能不让人家王大成另眼相看嘛,换做我,别说跟人家合作,请人家给咱上一课,人家都不见得有时间,因为我是外行。画画我虽是外行,但欣赏艺术作品还是有点心得的,绘画和文学都属于艺术,毕竟早年间我们都属于文联。我把他俩合作的画一幅幅认真看,如醉如痴,心弛神往,特别是其中《问道》和《寻幽》两幅,自己完全置身于古代山水间,就是正在借问山野村人,最幽静的环境在哪,自己要学陶渊明,归隐山林一辈子,哪怕不知秦汉。像这样的画作,如果能得到一枚,夫复何求。我跟董欣妍说了观后感,既然你的艺术境界被打开,就朝着康庄大道继续前进吧。小董说,您看到的这百十幅扇面,只是她绘画的开始。于是我有了期待,第一个期待,就是小董跟王大成先生多学点本事,毕竟梅超风要比黄药师还差一大截。第二个期待,什么时候小董能独步天下,那时候我无论如何都要求一幅她的力作了。
点击链接 继续欣赏
“成欣画展”系列报道——黄桂元先生:每幅扇面都是微缩世界(图五)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