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作家岩波从曹雪芹、浩然、蒋子龙身上吸取了什么营养?(图)

IMG_20160614_175218

作者高蕴辉与作家岩波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最近,大学博导王祖友教授采访知名作家岩波时,问他哪个作家对他的写作影响最大,岩波说了五个人,中国的是曹雪芹、浩然和蒋子龙,国外的是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我看过《访谈录》以后问岩波:为什么呢?他做了如下回答:

他上初中时开始读《红楼梦》,还是民间偷偷流传的早先的繁体字线装书,那时这种书是不允许看的。他那时正是青春期,受到的主要是情感上的感染,看得心痛、流眼泪;继而读到了李希凡、蓝翎“两个小人物”评点《红楼梦》并驳斥俞平伯,还有毛泽东对“两个小人物”的支持,使他从社会和政治层面理解《红楼梦》,不久读到鲁迅对《红楼梦》的点评,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主要表现在哪里呢?首先是主题的深刻性。《红楼梦》以家庭生活事件为题材,看似描写宝、黛的爱情悲剧故事,其实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思想局限和“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才子佳人”套路。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上的新型的爱情,他们都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规定的生活道路。于是,不仅要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扼杀,而且与封建旧传统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红楼梦》一书出自所谓“康乾盛世”的乾隆时期,在严酷的“文字狱”大环境下,这本书必然成为禁书。曹雪芹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又敢于如实描写,因此,他大胆地打破了大团圆结局的传统思想和写法,描写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同时,更可贵的还在于大胆地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产生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把对爱情描写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集中描写了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衰亡史,不但揭露和抨击了腐朽反动的婚姻制度,批判了封建礼教,而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贵族地主阶级及其政权机构的腐朽没落,揭示出它无可救药地走向死亡的命运,使作品的主题不仅重大而且异常深刻。那时岩波很年轻,这些认识都是读来的,“趸”来的,但却是难忘的。

其次,浩然对岩波的影响。那时,社会上最流行的文学著作首推浩然的作品:《艳阳天》、《金光大道》。其他作家的名作要偷着看,而浩然的书可以光明正大地看。既然看,就会有感悟。前作对岩波影响大的是细节描写,那种完全来自底层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浩然曾经说:“《艳阳天》里所描写的社会生活情景、各类人物,都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绝大多数事件,我亲自体验过,绝大多数人,都是我的亲戚、朋友和反复打过交道,有透彻了解的。《艳阳天》里所描写,没有一事一人是作者靠采访、汇报和看人家的作品、材料抄袭来的,更不是关在书房杜撰编造的。”如书中萧老大做饭,村长问:“老大,做什么吃?”回答:“麦子没下来,吃粗粮呗。”这种你来我往的简单对话,透着深厚精到的生活体验,还如催人泪下的马老四吃野菜的描写,等等,这种细节俯拾即是。浩然说:“东村的全体干部和社员这一场拼搏的结果,使十几万斤小麦没有霉烂,国家得到公粮,群众分到口粮;而我自己,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失职错误,同时由于心灵受到冲击与震颤,真正地‘心’入了社会生活,获得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艳阳天》许多场景、意境和人物心态的素材;尤其重要的是,这场亲身的、惊心动魄的体验,使得北京郊区那位我十分熟悉的英雄人物萧永顺有了一个用武的阵地和施展其本领的‘载体’,对这部小说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岩波得知了出色的“细节”、“情节”有可能决定着全书的结构和主题。《金光大道》给予岩波的营养是史诗性描写的具体写法,如何把中国农民建国前后的情况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你可以不欣赏浩然的“政治性”,但浩然的写法,值得学习。岩波说,《艳阳天》的开篇第一句话是:“萧长春死了媳妇,三年还没续上。”《白鹿原》开篇第一句话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一些人不提《白鹿原》受到《艳阳天》影响,而只说受到《百年孤独》影响:“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岩波说,哪个更接近,或兼而有之呢?岩波认为,后人有可能出于政治原因而否定浩然,但浩然身上的闪光之处正是初学写作者应该学习的。

还有,关于蒋子龙文学创作对岩波的影响。因为蒋子龙就在天津,语言风格带有天津风味(也夹杂河北风味),岩波感到读起来十分亲切,而且岩波祖上也是河北人,对河北味的语言也很受用,所以,容易“代入”。《乔厂长上任记》(曾经挨批)《开拓者》《拜年》《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燕赵悲歌》《子午流注》《农民帝国》等一系列大作伴随岩波在写作上的成长。与蒋子龙同一时期的刘心武、张贤亮、张洁、谌容、王蒙、高晓声等一系列大家都对岩波的写作产生滋润、营养作用,但显然蒋子龙对于时代的”担当“精神更为岩波推崇,这种影响体现在岩波的作品中。后人把《乔厂长》系列归类为”改革文学“,还说,“改革文学”思维方式是陈旧的,但其所含的“希望”是新鲜大胆的,尽管这种希望仍然由乐观历史进化论所催生,但它至少表明了与过去决裂的勇气与决心,它能安慰那些劫后余生的心灵,它对官僚制度的批判也不无道理,它为打破体制僵局营造了强大而积极的舆论。“改革文学”的作者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仍然当得起勇士的称号。多年过去,中国的体制改革仍就需要探索,但最起码,它已不再需要由文学来引路或突围。情绪让步、理性登场——这对社会文明的进程来讲,无疑是一种进步。这种说辞,岩波基本赞赏,但并不完全同意,因为,岩波认为《乔厂长》系列的认识价值和存在意义,如果放到历史长河中看,就会大不一样。作家是社会的良心,忠实地记录时代,已经难能可贵,若能推动社会进步(至少是推动思想解放),岂不更上层楼?谁能说《乔厂长》《班主任》《灵与肉》没有这种作用?

当然,岩波还推崇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以及雨果、狄更斯等西方作家,包括对现代派、后现代主义代表作也进行浏览,因为曾经身在官场,还曾浏览《老残游记》《目睹二十年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孽海花》等等。国内的“鲁郭茅巴老曹“、”三红一创“系列,都曾浏览。还包括东西方哲学家的名作与观点。而落实在文学创作上,还是本国的出色文学大家更可效仿。岩波认为,写作过程往往要经过“效仿”、逐步脱胎、完全自立的过程。后人的写作,得到了哪些前贤的营养,说出来并不低贱。况且,作家应该明白“艺无止境”,因此需要“学无止境”。当然,怀有“小资”心态的人对上述一切是不感兴趣乃至完全否定的,那属于另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微信图片_20240717094247

2016年岩波在中国作协北戴河之家

微信图片_20240717084024

岩波出版发行部分作品

岩波,原名李重远。中国中生代实力派作家。历任部队战士、机关处长、实体公司经理、国家级大报特约记者、行业杂志副主编、职业作家等职。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加拿大中国笔会会员,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理事。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中短篇小说集《翡翠扳指》《多伦多华人》,散文随笔集《爱在哪里》,长篇小说《理想国》《红星谱》《1943,黄金大争战》《地下交通站》《今夜辰星璀璨》《我把青春献给你》《开锁》《古玩圈》《孔雀图》《狼山》《鸽王》《成色》《饮食男女》《职场眩爱》《离婚男人》《那年那些兵》《暗战》等20余部,逾600万字;歌词《延安情》《握住母亲的手》获全国大赛银奖,《天津民谣》获全国大赛金奖。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中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书目》,入选中宣部、农业农村部《2022中国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入选教育部《2023全国中小学图书馆重点推荐书目》。长篇小说《男上司与女上司》获2011“长江杯”现实文学类季军奖。长篇小说《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于2011、2012两次入选《新浪中国》“官场商战好书榜”前5名。短篇小说《父与子》获贵州文学“2015年作家100强”。小小说《健忘症》入选2011“中国首届闪小说大赛优秀作品集”,入选“当代世界华文闪小说精品文库”。散文《阿岗昆和毛乌素的两个中秋》获2021加拿大加中文化交流协会“特别荣誉奖”。长篇小说《成色》《地下交通站》《离婚男人》《今夜辰星璀璨》《古玩圈》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保留节目。有关论文获21世纪中国改革发展论坛优秀奖;入选“新华文献”丛书《让历史告诉未来》。《多伦多华人》获中国侨联(台湾)2021年“著述佳作奖”,被米国国会图书馆、加国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米国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米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收藏。多部作品行销海内外。

点击链接 继续欣赏

作家岩波为什么写作《风雨毛乌素》(图)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