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作家岩波笔下的三位“秘书”(图)

图片4

高蕴辉、岩波在中作协北戴河创作之家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岩波过去一直在一个司局级单位工作,做局党委理论学习秘书13年,包揽局党委一切相关文件材料的起草和印发;做调研处长4年,其实也属局领导的“大秘”,举凡局领导打算了解的、打算做出决策和发布文件,都会通过调研处,岩波这个角色就首当其冲了。

其间涉及本系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和市政府,市体改委、市计划委(后两家合并为发改委),市商委打交道。于是,岩波这个角色,就与上边接触频繁了。一方面跟随局领导与上边研究工作,另方面岩波单独与上边的秘书做协调和配合。上边的工作路数,与司局级的路数大体一致。市长的音容笑貌以及办事风格,岩波十分熟悉;而他们的秘书,则差不多与岩波称兄道弟,属于“铁哥们”了。譬如市政府的一处,就是专为一把市长服务的,二处就是专为二把副市长服务的,以此类推。在市长和各处之间,还有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等,彼此之间互有联系,又各司其职。

而他们的一些故事容易让人感兴趣,于是,岩波在2008年5月号的《小说月报·原创版》发表了短篇小说《市长秘书的一天》;2010年4月在云南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长篇小说《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2010年8月在珠海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长篇小说《副省长女秘书》。第一位“秘书”比较好理解,就是一位市长秘书跟随市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但看完内容,您会觉出,给市长当秘书真不容易,不简单。用天津话说“二巴巴的”你干不了!这篇小说近于“三一律”作品,终归受到篇幅的局限,很多事不能展开。但故事太让人有“危机感”了!

图片1

第二位就太复杂了,此书原名《搏击激流》,出版方为了“市场”改了名字。《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该书写于三年前,某市政协主席涉嫌参与奸商通过房地产诈骗16亿的案子,自杀身亡。市委书记曾经大言不惭:“我市只有腐败现象,没有腐败领导。”出事后,该书记又说:“他自杀属于个人行为,与市委无关。”此后,市里什么“亡羊补牢”的措施都没有,顺藤摸瓜,跟进教育,遏制腐败的工作一概没做。岩波这本书便反其道而行之,让女市委书记做了大量的一系列的“反刍”、“清算”、“清理”工作:政府机关干什么,政法委干什么,组织部干什么,宣传部干什么……大张旗鼓。而秘书康赛成为她的得力助手和先行官。此一时期,全国图书市场出现不少写“秘书”的作品,但往往把秘书写成背靠领导的大树“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可悲角色。岩波笔下的秘书形象来自现实生活,有缺点,但却是可爱的好人。

图片2

第三位秘书就更复杂了。该书原名《高架桥》,也是出版方改了名字。《副省长女秘书》故事来自某省的一桩真实案例:一座50年寿龄的高架桥在10年头上就突然塌了,造成众多车辆损毁和人员伤亡,原因何在?主管副省长为排除干扰真正调查清楚,把以往心仪的、最相信的小姨子调到身边做短期秘书,亲临现场并深入到所有涉案人员之中。此秘书不同于其他秘书,她不光聪明,而且人品高洁,因为这两条,助她在最短时间内把极其复杂的案件弄得水落石出。省里的人际关系远比市里更复杂,况且当时社会现象是个“人情社会”,没有关系寸步难行,不托关系不花钱想揽工程想发财,是做白日梦。每一件事,每一个工程,无论大小,基本都有“背景”。好事坏事都如此。要想理清,谈何容易!在如此错综复杂而又近乎胶着的状态下,女秘书如何破局?一靠巧妙利用副省长姐夫的人际关系以及官场规则,二靠自己的机智灵活和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这样“精忠报国”的人存在吗?在岩波的视野里是存在的,但凤毛麟角。正因此而值得大书特书。

图片3

有的人看过这两本书后给予“诟病”:都是调查事件,一个套路而已。作者何以如此?因为做为高层领导的秘书,最常干、最应该干的事,就是替领导跑腿搞调查,把领导想知道、想摸清的事件,在最短时间内,呈报上来。因为领导手里的工作千头万绪,没有那么多时间亲自跑调研,偶尔到一个地方看看,一般只是“开个头”,后面的大量工作留给了身后的秘书以及机关的职能处室;甚至不排除有的领导亲临现场只是“做做样子”拍张照片发到媒体,告知世人“这件事我做了”,其实真正落实是需要身后的秘书和职能处室拿出具体意见和实施文件的。写秘书若仅仅写他们“沏茶”、“拎包”,属于皮毛,也不值得一写;再若专写他们背靠大树兴风作浪,也不够公允。再说,一般情况下他们并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第一个“秘书”正式发表后,好评颇多,《领导科学》《决策科学》《领导文萃》等杂志和《中国知网》《百度文库》《秘书网》《豆丁网》等很多网站给予转载,入选著名官场小说作家王跃文领衔的官场小说文集《官人官事》等。还有人专门写出了评论。

第二个“秘书”刚一上市,国家文化部网站和中国记协网站都在第一时间全文连载,在新浪网连载半年之中两次达到一个亿的点击率。不计其数的人读了这本书。岩波隔壁邻居是个租房户,是外地大学生,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工作,因为岩波夫妻俩总是帮她扫门口,每年春节后她都从老家带一些土特产给岩波,岩波也感觉应该回应,就给了她一本书《职场眩爱》,她当时就翻开了扉页看作者简介,一看写过《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当时一惊:“你就是岩波?真是大隐隐于世!这本书都让我们传烂了!太喜欢了!”岩波在参加市文联举办的学习班时,遇到宝坻区和静海区的两位局长。他们都是业余作家,听说眼前这个人就是“岩波”,惊呼:“你怎么写了《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胆子忒大了!”岩波问是不是写得不好?他们说,“不,写得好,只是这事搁我们不敢写,也写不好。”后来天津《中老年时报》的一位记者转达:天津社科院老院长王辉,以前当过市委秘书长,他在网上读了这本书,一肚子感慨,委托记者约岩波见一面。谁知,没过几天老院长心脏病发作去世,想见面也没见成,他想与岩波谈什么,也变成了迷。十多年来,全国各地网站一直在转载这本书。光是有声小说就有好几个版本。该书因为涉及公安系统,引起很多警察的传阅和热议,在机关干部和领导层中也产生了影响。在2011和2012连续两年入选《新浪中国·官场商战好书榜》前5名。

第三个秘书,和第二个差不多,同样引起广泛注意,读者群很大。山东作家许胜勤,天津作家章玺、刘炜等人,都为这两本书都写了几千字的书评,这两本书也都入选了《中国官场小说大全·300部》。

岩波写“秘书”不是目的,展示的是官场。他不为成批倒下的贪官惋惜,而为官场中的清流树碑立传。同时,呈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催人奋进!

点击链接 继续欣赏

作家岩波从曹雪芹、浩然、蒋子龙身上吸取了什么营养?(图)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