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艺术 >

程骞说铜墨盒:京城琉璃厂的刻铜艺术(图)

000

砚史文化研究学者程骞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程骞: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文房器物艺术发展史中,存在时间最短又制艺最为集中的就是在铜墨盒和铜镇纸上展示出来的刻铜艺术作品。其存在时间从清代同治年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不足百年;而此项艺术的全部过程又都集中在北京琉璃厂。这在中国文房器物艺术发展史中也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一段历史故事。

001

京城琉璃厂

说起刻铜艺术,就不能不说起铜墨盒的起源。中国文房器物的制作历来都是围绕着笔墨纸砚而发展,使用墨丸和墨锭在砚上研墨的历史有近三千年的时间,而墨汁的出现是对此极大的创新改观,而使用墨汁就需要专用的铜墨盒。中国首创墨汁制作的第一家店坊就是北京琉璃厂的“一得阁”墨汁店,是由谢崧岱先生(生卒年不详)在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在琉璃厂开办。关于墨汁和墨盒的关系,谢崧岱在其《论墨绝句》一书中写道:“古用砚,无所谓盒。墨盒者,因砚而变通者也。块为砚,砚为盒,盒而汁,古今递变,亦其势然欤。”由此言可见,把墨块变成墨汁,注入墨盒中使用,不需要再研墨用力废时,使书写更加方便,是时势使然。换言之,就是先有了墨汁而后有了墨盒,这一古今递变发生的时间就从同治年间的一得阁制墨汁开始,这也是刻铜艺术的起始,在此之前并无铜墨盒。与用砚研墨相比,墨汁和铜墨盒的使用更加省时省力,携带便捷,无论是居家书信,还是科举考试都非常适用。所以一经面市,就很快流行南北各地,用者广众,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文房器物。

002

同治时陈寅生在琉璃厂开办万丰斋墨盒店,首创刻铜艺术的铜墨盒。

当时铜墨盒的制作售卖都集中在京城的琉璃厂,与一得阁的墨汁相配。经营此业的有墨盒店、南纸店、文具店和铜锡店,从同治时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有百余家店铺之多,著名的有同治初年由陈寅生开办的万丰斋墨盒店,康熙时开办名为松竹斋,而后在光绪时又改名为荣宝斋的南纸店,民国初年由张樾丞开办的同古堂图章墨盒店。

004

这都是铸印在当时铜墨盒上的店款印铭

随着铜墨盒的广泛流行使用,便诞生了一种在铜墨盒上刻文绘画的刻铜艺术的出现。刻铜艺术中最著名的就是万丰斋的陈寅生和同古堂的张樾丞。陈寅生(1830年—1908年)名麟炳,北京人,多才多艺,擅长治印,诗文曲赋和绘画鉴古无一不精。于同治初年在琉璃厂开办万丰斋墨盒店后,从此专事于刻铜艺术,当时京城显贵名人无不以其所刻铜墨盒为文房之重。其自称铁笔,无论是书法和绘画刻艺,都用刀如笔,刀法传神,艺作栩栩如生。至今陈寅生的刻铜之作已成刻铜艺术的珍品,存世极少。今天古玩市场上的陈寅生款作品,基本上都是近些年的仿制赝品,刀拙无神,更无当年店款。

005

万丰斋陈寅生刻白铜制镇纸

006

万丰斋陈寅生店款印铭

007

陈寅生刻白铜字规

另一位是民国初年在琉璃厂开办同古堂图章墨盒店的张樾丞先生(1883年一1961年),河北新河人。早年在琉璃厂刻字铺学徒,后来在来薰斋治印,并在1911年开办同古堂。其刻铜刀法遒劲,刀功精湛,融治印和刻铜为一体,在民国期间的琉璃厂有“铁笔圣手”之称,吸引了当时京城中不少学者和书画家与其合作刻铜艺术作品。

008

同古堂制异形铜墨盒,刻绘花鸟图。

009

同古堂店款印铭

京城历来文人渊薮,书画名家云集,这也为刻铜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许多文人学者和书画家都纷纷为刻铜艺术提供书稿和画稿,然后再由刻手铭刻,或自用赠予,或在店中出售。参与此项艺术有陈师曾、鲁迅、齐燕铭、姚华、齐白石、张大千、杨万里、金北楼、张伯英、陈半丁、傅心𤲞、吳待秋等许多人,这些人的刻铜作品,如今几乎件件都是传世孤品,代表着琉璃厂刻铜艺术的巅峰之作。

010

清末著名人物肖像画家吴有如绘渊明采菊图,制作时间为光绪十七年。

011

清末著名旅日画家王治梅绘三羊开泰图,制作时间为光绪十四年。

012

1931年制异形铜墨盒,上刻赏秋图。

013

1942年齐白石绘游蝦图。

014

1932年陈少梅绘牧牛图扇形铜墨盒。

015

荣宝斋制汉代王莽币钱铜墨盒。

016

清代制小墨盒,刻花鸟图,又称靴盒,可以放在靴中随身携带。

018

民国时北京著名学者和书画家姚华绘明代王冕画梅,并作题记,由瑞珍斋制作铜墨盒。

017

民国时制三层大型铜墨盒,铭刻《岳阳楼记》,盒内有双龙饰澄泥砚、墨盒和印章盒。

017-1

民国时制三层大型铜墨盒,铭刻《岳阳楼记》,盒内有双龙饰澄泥砚、墨盒和印章盒。

岁月流转,古今递变,随着钢笔和铅笔的流行使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伴随着铜墨盒逐渐淡出文房器物市场。琉璃厂的刻铜艺术也渐渐走入尾声。从清代同治年间算起,这些传承近百年的艺术作品,绝大多数都在岁月沧桑中流逝,能代表刻铜艺术的名家之作更是凤毛麟角,存世极微,故而因此更是弥足珍贵。在今天各地纷纷推出文创产业的当下,聊作此文介绍京城琉璃厂风光百年的刻铜艺术,希望能为当下的文创产业提供些许历史借鉴,也希望刻铜艺术能再创辉煌。

点击链接 继续欣赏

程骞说砚:澄泥砚的故事(图)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