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岁月遗赠师恩时,晨光已成晚霞--王超旧作《菊蟹图》归去来兮辞(图)

172330243698e5b8

诗书画大家 王超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刘万庆文) 对于诗书画大家王超而言,虽已年届86岁高龄,却一如既往地生发出故事。日前,我甫一打开他刚发来的旧作《菊蟹图》和诗书新作《思念恩师陈寿荣先生》,便被其历史的厚重与气场的强大压得有些透不过气来。

陈寿荣

陈寿荣先生

我是素知陈寿荣与王超的师生缘的。陈先生自幼喜书画,14岁榜书潍县仙师庙匾额,16岁以《婴戏图》考取济南国画社,后入黄宾虹、李苦禅门下,1937年成为北京故宫第一期国画研究员。1939年,23岁的陈先生回到家乡潍县教书。

同年底,王超在津沽重镇北仓出生,也是自幼接受家父书法启蒙,间或展露出“画嘛像嘛”的天赋。1949年转学到青岛读小学、中学,处女画作《时刻准备着》参加六一儿童美展并在《青岛日报》发表。升青岛二中入了名满齐鲁的陈寿荣老师法眼后,师生间便演绎出高山流水的情感画卷:1956年春假,随先生赴崂山写生后,以《好品种》《好收成》《小工人》三幅画作参加青岛国画研究会展,先生复将《好品种》推送《青岛日报》刊发。1957年,准备考取中央美院时,更以作品《照顾》荣获山东省青年美展大奖。

恩师李苦禅嘱他

恩师李苦禅嘱他:

 岁月悠悠,师泽丰盈。1975年,王超已从中央美院毕业16载,大学恩师李苦禅嘱他:“你40岁了,该画自己的东西了。”三年后,王超带着108幅作品,回到自己艺术的原乡青岛,举办“王超画展”。令人称奇的是,他到岛城心急拜见陈寿荣先生排队买点心时,竟发现脚下有几张粮票,问了前后顾客无人认领便交给了售货员。正巧一位报社记者看了满眼,当场采访后写成短消息,第二天便见了《青岛日报》,给晚间青岛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播发的“王超举办画展”的新闻鸣锣开道。8月27日,《青岛日报》又刊发他的《桂林七星岩》《花香》《有志者事竟成》三幅画作,尤其配发了陈寿荣和张铎二位师长联袂撰写的《苦学成家    别具一格》的艺评,为他此番艺术活动擂鼓助威,摇旗呐喊。

 画展期间,王超还应邀办了一次美术讲座。在画案旁示范时,他说咱青岛崂山不仅是风景名胜,还有“中国樱桃之乡”的美誉,因之樱桃入画入情入理。边说边画寥寥数笔间,一幅神似苦禅先生《樱桃图》的作品便呈现在斗方宣纸上。张铎老师当即品评说,看似即兴发挥,实则是对师承密码的致敬。众人啧啧称赞后,有人小声嘀咕道“青岛的螃蟹也很有名”。王超听后哈哈大笑说,青岛螃蟹以黄梭子、花蟹、青蟹最为美味,但青蟹入画最养眼,且与粉菊构图相得益彰。说罢,一簇沐浴着恩师苦翁之风的菊花粉墨登场,继而两只通透着白石老人神韵的青蟹活灵活现于花簇枝下。不消说,王超的艺术讲座同样获得好评如潮。

螃蟹--

《菊蟹图》和陈寿荣先生百字题跋

5_副本

王超诗书新作《思念恩师陈寿荣先生》

 翌年,《王超画选》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无偿出版。为感恩、感念早年的开蒙教导和去年画展的提携支持,王超在寄给陈先生签名本的同时,又精心画作了一幅《菊蟹图》,署了“王超写于津门”的款识并用了印章,唯有大块的留白,似乎等待岁月流转的私语。

 我猜陈老先生接获这个“大邮包”后该是欢喜异常的。在阅览画选的同时,他会想起少年王超在画案旁用笔问道的稚气与志向,他也会一次次打开《菊蟹图》,犹见菊之高洁与蟹的世俗互动,体味“名师出高徒”的喜悦与成就。又该是在某一天,陈老先生突然来了情绪和灵感,打好腹稿后,在《菊蟹图》的留白处,慨然题了百字长跋:“王超原名继超,余在青岛二中任教时之少年门生。十五岁创绘小工人图、好收成图,送刊报端颇受好评。升入中央美院,与该院范曾等均为高材生。现王为天津著名中年画家,花卉曾师苦禅、可染二老,形成个人酣畅浑溶之风,可敬佩也。丁卯闰六月,北海七十二叟陈寿荣题。”

 悠悠岁月里,海河的碧波与青岛湾的涛声遥相呼应。2003年8月,享年87岁的中国美协、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陈寿荣先生作古。那幅《菊蟹图》呢,想来是在民间或在不同藏家辗转。  

 2025年4月将尽,青岛樱桃的甜美正飘过天津的大街小巷。一位河南网友“梅岭” 发来《菊蟹图》照,询问是否真品?得首肯后复将原作寄来。看到穿越40年烟尘的旧作重回案头,尤其欣见启蒙恩师的百字题跋,说透了文人画出世与入世的永恒主题,王超不免感慨万千,遂饱蘸浓墨赋诗曰:“归去来兮归复来,恩师墨宝请进宅。艺阁生辉护佑我,文曲高照显灵台。”接着,又以中楷题跋道:“旧作幸得陈寿荣启蒙恩师品题,散轶人海四十余载矣。今友人觅而寄赠,睹物思人,赋诗以感怀。王超”。

 电话采访王超老时他总结说,陈寿荣先生对自己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最大教益是“多面手、全方位”。先生除了书画篆刻,且精于文学、戏剧等。我学先生的涉猎广泛,诗、书、画外,兼有雕塑、剪纸、壁画、匾题等民间艺术、宗教艺术形式。

 屈指算来,《菊蟹图》自初稿至今已逾40载,王超与陈寿荣先生结缘为师生更逾70多个春秋。在晨光渲染成晚霞的今天,极欲登上横跨海河的“天津之眼”,遥望两千多年前徐福率童男童女求长生不老之药留在崂山海边的足迹;而现实是,我从归去来兮的《菊蟹图》中,已然聆听到一场书画大家师承过程中,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与心灵感应,一如崂山的潮音,携着后浪与新声奔涌而来。

刘万庆 2025.5.10.于沽北集贤

点击链接 请看相关报道

八十六翁:为有强国颂奥运——读王超先生奥运诗书作品(图)

艺术的真谛——记诗书画大家王超先生(图)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