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壮工夫老始成:知名作家岩波的文学积累(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中国宋代文学大家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代流行音乐大咖李宗盛的《真心英雄》则讲:“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老朋友、津门知名作家岩波正是如此。
近日他给我发过来一组图片,让我浮想联翩。他曾经写过《跟随文学走一生》的文章,记录他读过的书,那些书有的十分流行,有的“边边角角”,都读过确实不容易做到。而他的生活积累和成长路径大体是这样的:部队战士,机关处长,实体公司经理,多种协会会员、理事,特约记者,最终落脚在职业作家。曾经在北京央企挂职体验生活一年,在云南民企挂职体验生活一年,在毛乌素沙漠地区体验生活两个月,在霍元甲家乡挂职体验生活一年,在天津某最穷村体验生活一年,在冀中农村调研、走访一年,以及加拿大基层企业打工体验生活一年多,等。而所著文学作品洋洋洒洒逾600万字,有的作品获国内外奖项。最值得称道的是我陪同他采访治沙英雄石光银所著《风雨毛乌素》一书,2021年再版后,于2022年获得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农村农业部向出版界和广大农村的重点推荐,2023年获得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的重点推荐。
(下图记录了他文学跋涉的部分前期积累)
岩波14岁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短文,1982年正式发表短篇小说,因为外部原因不得已中断20年,但他在这20年里没有离开文字,没有放弃文学,譬如用两年时间读完中国鲁迅文学院函授的“普通班”和“高级班”,用6年时间读完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大专班和天津市委党校哲学专业的研究生班;国家在改革开放后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岩波所在的商业系统得天独厚地接触到商品社会所反映的生动状貌和林林总总,他作为天津市“商业经济学会会员”和“城市经济学会会员”,中国商报特约记者,电视评播员等,撰写过多篇有分量、为各界瞩目的学术论文,通讯报道、评论及“内参”。他还身体力行地参与了天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配合市、局领导起草了一系列改革方案的文件,并逐一实施。
岩波近年出版发行的作品
多年来,他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同时,不断用文字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梳理所思所想,为日后文学创作的再次起步未雨绸缪。终于在2002年暂别文学20年后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饮食男女》,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接下来就是佳作连连,城市题材、农村题材、部队题材、抗战题材、特殊行业等,均有涉略,矢志不渝地开始在文学之路上长途跋涉。自2019年开始有了国外的生活经历后,更打开了他的视野,相信他会眼界和胸襟更加开阔,文学境界更加高远,开始“手低而眼高”的文学实践,记录海外华人生活的中短篇小说集《多伦多华人》和进行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长篇小说《理想国》就是具体体现。《多伦多华人》2021年出版后即获得中国侨联“佳作奖”,被米国国会图书馆和米国、加拿大多所大学图书馆收藏。当然,很苦,很累。没有苦和累,便没有他今天的一切。
但他还在路上,还在向着文学高峰乐观而执著地走着,攀登着。
点击链接 继续欣赏;
我市著名作家岩波《风雨毛乌素》得到国家教育部向中小学重点推荐(图)
长篇小说《红星谱》为新农村敲金鼓——津门知名作家李重远(岩波)访问记(图)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